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印欧语系论文--印度语族论文--古印度语论文

《法华经》三个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致谢第7-10页
绪论第10-22页
    一、研究动机和目的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和价值第11-14页
    三、研究理论和方法第14-19页
    四、《法华经》的译本原典及其版本选择第19-22页
        1、《法华经》现存译本及其梵文原典第19-20页
        2、《法华经》汉译本的版本选择第20-22页
第一章 作为宗教家和读者的译者及其译本第22-34页
    一、作为宗教家的译者及其译本的权威性第22-27页
    二、作为读者的译者及其译本的再创造第27-34页
        1、重译的《正法华经》第28-30页
        2、注重旧译与交流的《妙法莲华经》第30-32页
        3、考证并修订前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第32-34页
第二章 《法华经》三译本的结构比较第34-54页
    一、《法华经》的结构原型:天台宗的释经体系第34-38页
    二、历史上关于结构正确性的宗教论争第38-46页
        1、关于《嘱累品》的争议第39-42页
        2、关于《陀罗尼品》的争议第42-43页
        3、关于《提婆达多品》的争议第43-46页
    三、译本不同结构的空间表现第46-54页
第三章 《法华经》三译本的语言比较第54-76页
    一、《正法华经》与《妙法莲华经》的语言比较第54-61页
        1、佛经语言的隐喻特质及其修辞方法第54-56页
        2、佛教人名的比较第56-58页
        3、佛教术语的比较第58-61页
    二、《添品妙法莲华经》对《妙法莲华经》的修订第61-76页
        1、文字学角度的修订第67-73页
        2、修辞角度的修订第73-76页
第四章 《法华经》三译本的文体比较第76-98页
    一、《法华经》三译本长行比较第76-85页
    二、《法华经》三译本偈颂比较第85-91页
        1、三译本的偈颂句式特征第85-87页
        2、四言体偈颂比较第87-89页
        3、五言体偈颂比较第89-91页
    三、《法华经》三译本陀罗尼咒比较第91-98页
结语第98-100页
注释第10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说《危险的维纳斯》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提升学习效果:基于云计算的STEM教育研究手册》(第十七章)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