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论文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0-13页 |
第二章 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2.1 激励机制的含义 | 第13-14页 |
2.1.1 激励机制的内涵 | 第13页 |
2.1.2 激励理论的兴起 | 第13-14页 |
2.2 激励机制的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2.2.1 激励需要理论 | 第14页 |
2.2.2 双因素理论 | 第14-15页 |
2.2.3 激励过程理论 | 第15页 |
2.2.4 期望理论 | 第15页 |
2.2.5 强化理论和归因理论 | 第15-16页 |
2.3 激励机制的特点及原则 | 第16-18页 |
2.3.1 激励机制的特点 | 第16页 |
2.3.2 激励机制的原则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深圳市百佳华公司激励机制的概述 | 第18-27页 |
3.1 百佳华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3.2 百佳华公司早期基本激励方案 | 第19-25页 |
3.2.1 晋升晋级积分制 | 第19-20页 |
3.2.2 绩效考核方案实施过程 | 第20-21页 |
3.2.3 2010 年绩效考核与奖惩方案 | 第21-22页 |
3.2.4 2011 年绩效考核激励方案 | 第22-25页 |
3.3 对百佳华公司激励机制的反思 | 第25-27页 |
3.3.1 积分制的利弊总结 | 第25-26页 |
3.3.2 绩效考核方案的利弊总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深圳市百佳华公司激励机制的演进 | 第27-41页 |
4.1 对激励本质的再认识 | 第27-29页 |
4.1.1 现代化企业激励的本质 | 第27页 |
4.1.2 企业合理激励员工需要避免的误区 | 第27-28页 |
4.1.3 从一般激励到重视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 | 第28-29页 |
4.1.4 从重视外在激励方法和方式到重视内部的设计和研究 | 第29页 |
4.2 百佳华激励机制的演进 | 第29-31页 |
4.2.1 绩效考核项目的变化 | 第29-30页 |
4.2.2 参加绩效考核对象的变化 | 第30页 |
4.2.3 绩效考核指标拟定方式的改变 | 第30页 |
4.2.4 绩效奖金的变化 | 第30页 |
4.2.5 晋升晋级机制的变化 | 第30-31页 |
4.3 2012 年新激励机制的规划设计 | 第31-41页 |
4.3.1 员工绩效考核激励方案的原则 | 第31-32页 |
4.3.2 员工绩效考核激励方案 | 第32-33页 |
4.3.3 经理级绩效考核激励方案(净利润) | 第33-34页 |
4.3.4 职务晋升、工资晋级制度 | 第34-38页 |
4.3.5 新激励方案奖金数据变化 | 第38-41页 |
第五章 新激励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分析 | 第41-50页 |
5.1 新激励方案实施期间的人力资源管理变化 | 第41-42页 |
5.1.1 晋升晋级的结果 | 第41页 |
5.1.2 薪酬结构的改善 | 第41页 |
5.1.3 制度环境的改善 | 第41-42页 |
5.2 新激励方案实施期间的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 | 第42-50页 |
5.2.1 销售、毛利额、净利润、客流量的同比分析 | 第42-48页 |
5.2.2 主要供应商的业绩变化 | 第48-50页 |
第六章 对新激励机制的总结与展望 | 第50-55页 |
6.1 绩效考核方案对业务增长机制的促进 | 第50-52页 |
6.2 企业寻求的最佳激励模式 | 第52-53页 |
6.3 企业激励机制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