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 (一) 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 1. 校本教研的概念 | 第13页 |
| 2. 校本教研的主要特征 | 第13-14页 |
| 3. 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 第14页 |
| 4. 地理校本教研 | 第14页 |
| 5. 地理校本教研的特征 | 第14-15页 |
| 6. 地理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 第15-16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 2. 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 3. 访谈法 | 第18-19页 |
| 四、东胜区初中地理校本教研现状 | 第19-27页 |
| (一)从学校层面看初中地理校本教研 | 第19-21页 |
| 1. 学校重视度 | 第19-20页 |
| 2. 学校经费调拨 | 第20页 |
| 3. 学校规章制度 | 第20-21页 |
| (二)从中层干部层面看初中地理校本教研 | 第21-23页 |
| 1. 对地理校本教研的认知 | 第21-22页 |
| 2. 地理校本教研的形式 | 第22页 |
| 3. 针对地理校本教研的不利因素 | 第22-23页 |
| (三)从教师层面看初中地理校本教研 | 第23-27页 |
| 1. 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态度 | 第23页 |
| 2. 地理校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 | 第23-25页 |
| 3. 地理教师在地理校本教研中的角色及收获 | 第25页 |
| 4. 地理教师对地理校本教研的认知 | 第25-26页 |
| 5. 地理校本教研存在问题 | 第26-27页 |
| 五、东胜区初中地理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7-31页 |
| (一) 地理教师对地理校本教研的认识层次浅 | 第27页 |
| (二) 地理教师在地理校本教研中的态度不端正 | 第27-28页 |
| (三)地理教师对地理校本教研活动精力投入不足 | 第28-29页 |
| (四)地理校本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 第29页 |
| (五)中学地理校本教研开展频率高,但研讨内容和形式单一- 19 | 第29-30页 |
| (六)地理校本教研机制不健全 | 第30-31页 |
| 六、东胜区初中地理校本教研改进策略 | 第31-38页 |
| (一)激发地理教师在地理校本教研中的主动能动性 | 第31-34页 |
| 1. 加强地理校本教研的理论学习 | 第31-32页 |
| 2. 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校本教研活动 | 第32-33页 |
| 3. 增加地理教师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 第33-34页 |
| (二)帮助教师重新焕发职业激情,克服职业倦怠 | 第34-35页 |
| 1. 合理安排课表 | 第34页 |
| 2. 劳逸结合的教学工作环境 | 第34页 |
| 3. 增强地理教师心理素质 | 第34-35页 |
| 4. 课题研究代替授课工作量 | 第35页 |
| (三)不断完善地理校本教研制度和机制建设 | 第35-37页 |
| 1. 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 | 第35-36页 |
| 2. 强化地理校本教研的管理 | 第36页 |
| 3. 创立校本教研的考核激励机制 | 第36-37页 |
| (四)提供足够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录 1 | 第40-43页 |
| 附录 2 | 第43-44页 |
| 附录 3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