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 | 第14-15页 |
1.2.2 中国舞蹈的文化研究 | 第15页 |
1.2.3 中国舞蹈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关系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7-19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1.5.2 调查法 | 第17页 |
1.5.3 综合分析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中国舞蹈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 第19-32页 |
2.1 中国舞蹈的文化内涵 | 第19-24页 |
2.1.1 中国舞蹈体现中华文化内涵 | 第19-21页 |
2.1.2 中国舞蹈的文化功能 | 第21-22页 |
2.1.3 中国舞蹈的价值 | 第22-24页 |
2.2 中国舞蹈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性 | 第24-27页 |
2.2.1 中国舞蹈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需要 | 第24-25页 |
2.2.2 中国舞蹈在海外弘扬和传播的需要 | 第25-26页 |
2.2.3 中国舞蹈丰富对外汉语教育的课程体系 | 第26-27页 |
2.3 中国舞蹈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可行性 | 第27-32页 |
2.3.1 中国舞蹈具备传播中华文化的优势性 | 第28-30页 |
2.3.2 中国舞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华文化 | 第30-31页 |
2.3.3 中国舞蹈提升中国文化对学生的艺术熏陶 | 第31-32页 |
第3章 中国舞蹈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 第32-50页 |
3.1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3.1.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第32页 |
3.1.2 问卷调查的意义 | 第32-33页 |
3.2 调查的对象和方式 | 第33页 |
3.2.1 调查的对象 | 第33页 |
3.2.2 问卷调查的方式 | 第33页 |
3.3 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分析 | 第33-50页 |
3.3.1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第34页 |
3.3.2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34-41页 |
3.3.3 老师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41-48页 |
3.3.4 中国舞蹈在孔子学院的应用情况 | 第48-50页 |
第4章 中国舞蹈课程设计 | 第50-74页 |
4.1 课程性质 | 第50页 |
4.2 教学原则 | 第50-51页 |
4.2.1 科学性原则 | 第50-51页 |
4.2.2 针对性原则 | 第51页 |
4.2.3 浅易性原则 | 第51页 |
4.2.4 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51页 |
4.3 教学方法 | 第51-52页 |
4.3.1 讲授法 | 第52页 |
4.3.2 演示法 | 第52页 |
4.3.3 操练法 | 第52页 |
4.3.4 展示法 | 第52页 |
4.4 教学目标 | 第52-53页 |
4.4.1 文化理论的目标 | 第53页 |
4.4.2 舞蹈实践的目标 | 第53页 |
4.5 课程大纲 | 第53-67页 |
4.5.1 中国舞蹈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概况 | 第53-54页 |
4.5.2 傣族舞蹈 | 第54-57页 |
4.5.3 藏族 | 第57-60页 |
4.5.4 蒙古族舞蹈 | 第60-62页 |
4.5.5 维吾尔族舞蹈 | 第62-65页 |
4.5.6 古典舞 | 第65-67页 |
4.6 学时分配 | 第67页 |
4.7 教材及参考书 | 第67页 |
4.8 师资和教学环境要求 | 第67页 |
4.9 课程考核方式 | 第67页 |
4.10 以傣族舞为例的教学设计 | 第67-74页 |
4.10.1 教学目标 | 第67-68页 |
4.10.2 教学重点 | 第68页 |
4.10.3 教学过程 | 第68-73页 |
4.10.4 作业布置 | 第73页 |
4.10.5 课堂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A | 第79-86页 |
附录B | 第86-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