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8-10页 |
1.3.1 互动分类理论 | 第9页 |
1.3.2 加里森(Garrison)的通信和学生控制理论 | 第9-1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2.2 网络互动行为分析现状 | 第13-15页 |
2.3 文献总结 | 第1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设计 | 第16-20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3.3 技术路线及研究步骤 | 第17-1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互动行为分析 | 第20-47页 |
4.1“提升工程”研修模式简介 | 第20页 |
4.2 研修平台分析 | 第20-21页 |
4.3 培训现状 | 第21页 |
4.4 A班学员互动现状及分析 | 第21-44页 |
4.4.1 私信息窗口模块的互动现状及分析 | 第21-22页 |
4.4.2 作业区互动现状及分析 | 第22-25页 |
4.4.3 资源区互动现状及分析 | 第25-26页 |
4.4.4 互动研讨专题区互动现状及分析 | 第26-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五章 促进策略的实施及效果 | 第47-68页 |
5.1 促进互动策略的实施 | 第47-52页 |
5.1.1 优化培训平台环境 | 第47-49页 |
5.1.2 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 第49-51页 |
5.1.3 实施激励机制,提高学员自主性 | 第51-52页 |
5.2 B班能力提升工程互动分析 | 第52-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8-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9-7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 | 第73-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