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激励理论综述 | 第13-16页 |
(二)国内激励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三、本文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本文基本思路 | 第17-18页 |
(二)本文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麦克利兰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 第20-24页 |
一、麦克利兰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一)成就需要 | 第20页 |
(二)权利需要 | 第20页 |
(三)亲和需要 | 第20-21页 |
二、麦克利兰需要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1页 |
三、麦克利兰需要理论与其他激励理论比较 | 第21-23页 |
(一)麦克利兰需要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21-22页 |
(二)麦克利兰需要理论和强化理论 | 第22页 |
(三)麦克利兰需要理论和ERG理论 | 第22-23页 |
(四)麦克利兰需要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 第23页 |
四、麦克利兰需要理论的应用局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国内餐饮行业发展现状 | 第24-30页 |
一、中国餐饮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二、餐饮企业人员的职业特点 | 第26-29页 |
(一)职业门槛不高 | 第26-27页 |
(二)生存问题解决,激励需求逐渐重要 | 第27页 |
(三)工作创新性不强 | 第27-28页 |
(四)工作积极性要求高、服务态度要好 | 第28-29页 |
三、餐饮企业员工激励应用麦克利兰需要理论的基础 | 第29-30页 |
第四章 K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 第30-38页 |
一、K企业概况 | 第30-34页 |
(一)K企业公司简介 | 第30页 |
(二)K企业成就 | 第30-31页 |
(三)K企业理念与服务宗旨 | 第31-32页 |
(四)K企业员工满意度 | 第32-34页 |
二、K企业可借鉴的员工激励机制 | 第34-38页 |
(一)多种措施满足员工的成就需要 | 第34页 |
(二)合理设置岗位,规划职业生涯,保证员工的权力需要 | 第34-35页 |
(三)基于家庭、家族文化氛围的亲和需求体系 | 第35-38页 |
第五章 国内餐饮企业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38-44页 |
一、国内餐饮企业员工现状 | 第38-39页 |
(一)员工没有明确的成就目标 | 第38页 |
(二)员工无晋升渠道,积极性不高 | 第38-39页 |
(三)员工对企业、同事没有感情,没有归属感 | 第39页 |
二、餐饮企业员工的需求 | 第39-41页 |
(一)餐饮企业员工的成就需求分析 | 第39-40页 |
(二)餐饮企业员工的权力需求分析 | 第40页 |
(三)餐饮企业员工的亲和需求分析 | 第40-41页 |
三、国内餐饮企业员工激励存在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一)员工无目标或目标设置不合理,成就需求激励不高 | 第41-42页 |
(二)岗位设置不合理,权力需求激励不完善 | 第42页 |
(三)没有形成企业文化,员工对企业、同事没有感情 | 第42-44页 |
第六章 餐饮企业人员激励对策 | 第44-48页 |
一、采取符合餐饮行业的措施满足员工的成就需求 | 第44-45页 |
(一)明确岗位及职责,设置清晰的目标 | 第44页 |
(二)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注重精神奖励、及时奖励 | 第44-45页 |
(三)适当对比,突出榜样 | 第45页 |
二、采取积极的权力需求激励 | 第45-46页 |
(一)合理设置管理岗位,拓宽员工晋升通道 | 第45页 |
(二)建立特色培训模式,加强员工影响力 | 第45-46页 |
三、构建和谐文化,营造满足亲和需求的氛围 | 第46-48页 |
(一)形成企业特有的亲和文化 | 第46页 |
(二)构建人人参与企业发展的机制 | 第46页 |
(三)适度发展企业内非正式组织,组织员工活动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