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三、结构框架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激励及激励机制概述 | 第12-17页 |
第一节 激励概述 | 第12-13页 |
一、激励的含义 | 第12页 |
二、激励因素 | 第12页 |
三、激励手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激励的作用 | 第13-15页 |
一、激励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二、激励的作用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激励机制概述 | 第15-17页 |
一、激励机制的含义 | 第15页 |
二、激励机制的原则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 第17-19页 |
第一节 改革发展中国有企业员工激励的特点 | 第17-18页 |
一、现行激励机制的演进是兼企业改制与激励为一体 | 第17页 |
二、传统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晋升激励和收益激励 | 第17页 |
三、激励的经济手段错位于政治手段 | 第17页 |
四、激励结构较单一,激励方式缺乏多样化 | 第17-18页 |
五、短期激励机制比较成功,长期激励几乎难以实施 | 第18页 |
六、激励空缺同激励实效同时并存 | 第18页 |
第二节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现行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 第19-29页 |
第一节 现行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缺陷 | 第19-24页 |
一、薪酬分配存在不公平性 | 第19-20页 |
二、人员晋升机制不健全 | 第20页 |
三、奖励不当造成价值取向的误导 | 第20-21页 |
四、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 | 第21页 |
五、沟通缺乏有效性 | 第21-22页 |
六、忽视工作环境的变化 | 第22页 |
七、教育培训激励作用不明显 | 第22-23页 |
八、忽略了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现行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缺陷的成因分析 | 第24-26页 |
一、认知的差异性 | 第24-25页 |
二、管理与制度的脱节 | 第25页 |
三、缺乏竞争性 | 第25-26页 |
四、执行力不到位 | 第26页 |
第三节 现行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缺陷衍生的消极影响 | 第26-29页 |
一、道德风险增加 | 第26-27页 |
二、员工热情不高 | 第27-28页 |
三、人才流失加速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完善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对策分析 | 第29-38页 |
第一节 转变激励观念 | 第29-31页 |
一、借鉴西方激励经验 | 第29页 |
二、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 | 第29-30页 |
三、全员激励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完善激励结构 | 第31-32页 |
一、完善激励机制 | 第31页 |
二、建立内部竞争机制 | 第31页 |
三、强化执行力 | 第31-32页 |
第三节 融合三大激励 | 第32-33页 |
一、自励 | 第32页 |
二、他励 | 第32页 |
三、互励 | 第32-33页 |
第四节 注重非物质激励 | 第33-38页 |
一、精神激励 | 第33-35页 |
二、道德激励 | 第35页 |
三、培训激励 | 第35-36页 |
四、企业文化激励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