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论文

基于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4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6-18页
    1.2 话语标记研究综述第18-36页
        1.2.1 国外话语标记研究历程第18-28页
        1.2.2 国内话语标记研究现状第28-36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6-37页
        1.3.1 研究内容第36-37页
        1.3.2 所用理论和研究方法第37页
    1.4 论文结构第37-39页
    1.5 语料来源说明第39-40页
第二章 术语辨析第40-48页
    2.1 歧异的术语第40-43页
    2.2 话语标记与语用标记第43-46页
        2.2.1 语用标记包含话语标记第43页
        2.2.2 话语标记和语用标记并列第43-44页
        2.2.3 话语标记和语用标记大体相当第44-45页
        2.2.4 本文的观点第45-46页
    2.3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话语标记的性质特征第48-60页
    3.1 话语标记的语音特征第48-49页
        3.1.1 关于话语标记语音特征的代表观点第48页
        3.1.2 话语标记的语音特征分析第48-49页
    3.2 话语标记的句法特征第49-51页
        3.2.1 关于话语标记句法特征的代表观点第49-50页
        3.2.2 话语标记的句法特征分析第50-51页
    3.3 话语标记的语义特征第51-53页
        3.3.1 关于话语标记语义特征的代表观点第51-52页
        3.3.2 话语标记的语义特征分析第52-53页
    3.4 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特征第53-57页
        3.4.1 关于话语标记语用功能特征的代表观点第53-56页
        3.4.2 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特征分析第56-57页
    3.5 话语标记的性质特征第57-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话语标记的定义第60-70页
    4.1 话语标记的定义第60-64页
        4.1.1 国外学者对话语标记的定义第60-62页
        4.1.2 国内学者对话语标记的定义第62-64页
        4.1.3 本文对话语标记的定义第64页
    4.2 话语标记与相关术语的区别第64-68页
        4.2.1 话语标记与副词第65页
        4.2.2 话语标记与连词第65-67页
        4.2.3 话语标记与助词第67页
        4.2.4 话语标记与叹词第67页
        4.2.5 话语标记与插入语第67-68页
        4.2.6 话语标记与口头禅第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话语标记的功能第70-88页
    5.1 功能研究的五大理论视角第70-84页
        5.1.1 会话分析理论第70-73页
        5.1.2 连贯理论第73-76页
        5.1.3 关联理论第76-79页
        5.1.4 言语行为理论第79-82页
        5.1.5 顺应理论第82-84页
    5.2 话语标记的功能第84-85页
        5.2.1 Halliday 的语言三大元功能说第84-85页
        5.2.2 本文的观点第85页
    5.3 本章小结第85-88页
第六章 话语标记的分类第88-108页
    6.1 话语标记的现有分类第88-93页
        6.1.1 根据语义关系进行分类第88-91页
        6.1.2 根据构成成分(形式标准)进行分类第91-92页
        6.1.3 根据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第92页
        6.1.4 根据话语标记的来源分类第92-93页
    6.2 从功能角度对话语标记进行分类第93-108页
        6.2.1 从功能角度对话语标记进行的分类第94-104页
        6.2.2 本文对话语标记的分类第104-108页
第七章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话语标记使用情况研究第108-122页
    7.1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话语标记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第108-115页
        7.1.1 调查对象第108页
        7.1.2 调查问卷说明第108页
        7.1.3 调查过程第108-109页
        7.1.4 结果分析第109-115页
    7.2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话语标记使用特点及偏误分析第115-121页
        7.2.1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话语标记使用特点第115-118页
        7.2.2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话语标记习得偏误分析第118-121页
    7.3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八章 少数民族预科汉语口语教材中的话语标记研究第122-128页
    8.1 话语标记的出现频次第122-124页
        8.1.1 问题一:人际功能类标记比例偏低第122-123页
        8.1.2 问题二:各次类话语标记之间比例不合理第123-124页
    8.2 话语标记在课文中的分布情况第124-126页
        8.2.1 问题一:所用话语标记过于集中、单一第124-125页
        8.2.2 问题二:所用话语标记口语色彩明显不足第125-126页
        8.2.3 问题三:编排不合理,复现率不足第126页
    8.3 对口语教材编写的思考第126页
    1.确保教材中话语标记输入的准确性第126-127页
        2.加强教材中话语标记输入的丰富性第126页
        3.注重教材中话语标记选用的典型性第126-127页
        4.提升教材中话语标记编排的系统性第127页
    8.4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九章 话语标记习得与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写作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第128-136页
    9.1 基本假设第128-129页
        9.1.1 话语标记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第128页
        9.1.2 通过系统学习话语标记知识提升写作能力第128-129页
    9.2 研究方法第129-131页
        9.2.1 研究问题第129页
        9.2.2 研究对象第129页
        9.2.3 研究设计第129页
        9.2.4 实验方法第129-130页
        9.2.5 实验步骤第130-131页
        9.2.6 数据收集第131页
    9.3 研究结果第131-133页
    9.4 基本结论第133-134页
        9.4.1 将写作视角由作者中心转变为读者中心第133页
        9.4.2 提升文章修改能力第133-134页
        9.4.3 提升文章鉴赏能力第134页
    9.5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十章 少数民族预科汉语话语标记教学策略研究第136-144页
    10.1 对教材编写的思考和建议第136-138页
    10.2 对话语标记教学的思考和建议第138-141页
        10.2.1 实行分级教学第138-139页
        10.2.2 引入任务型教学法第139-140页
        10.2.3 重视整体输入第140页
        10.2.4 重视对比辨析第140-141页
    10.3 本章小结第141-144页
第十一章 结语第144-146页
附录第146-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4页
后记第164-167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方左翼政党民生理论的批判及启示
下一篇:现代汉语时空介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