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发酵工艺论文

产抗TMV活性物质鸦胆子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综述第12-24页
    1.1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概况第12-16页
        1.1.1 植物内生真菌的定义第12-13页
        1.1.2 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第13-15页
        1.1.3 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研究第15-16页
    1.2 鸦胆子中活性物质及内生真菌研究概况第16-18页
        1.2.1 抗肿瘤活性第16-17页
        1.2.2 抗病毒活性第17页
        1.2.3 抗虫抗病活性第17-18页
        1.2.4 鸦胆子内生真菌研究概况第18页
    1.3 抗病毒活性物质研究现状第18-23页
        1.3.1 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质的来源第18-21页
        1.3.2 抗烟草花叶病毒物质的作用机制第21-22页
        1.3.3 抗病毒物质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第22-23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1.4.1 研究的目的第23页
        1.4.2 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4-37页
    2.1 试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第24-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页
        2.1.2 试验试剂第24页
        2.1.3 试验仪器第24-25页
        2.1.4 培养基的配制第25-26页
    2.2 试验方法第26-37页
        2.2.1 TMV的提取及其抗体的制备第26-28页
            2.2.1.1 TMV的提纯及保存第26-27页
            2.2.1.2 烟草花叶病毒粒体的电镜观察第27页
            2.2.1.3 病毒浓度的计算第27页
            2.2.1.4 烟草花叶病毒(TMV)抗血清的制备及保存第27页
            2.2.1.5 烟草花叶病毒(TMV)抗血清效价的测定第27-28页
            2.2.1.6 烟草花叶病毒(TMV)抗血清最适工作浓度的测定第28页
        2.2.2 鸦胆子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保存第28-30页
            2.2.2.1 植物样品表面消毒及预处理第28-29页
            2.2.2.2 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纯化第29页
            2.2.2.3 内生真菌的保存第29-30页
                2.2.2.3.1 斜面试管低温保存第29页
                2.2.2.3.2 无菌蒸馏水中保存第29-30页
                2.2.2.3.3 冷冻甘油管保存第30页
        2.2.3 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菌株的筛选第30-31页
            2.2.3.1 内生真菌发酵液的制备第30页
            2.2.3.2 内生真菌发酵液粗提物的制备第30页
            2.2.3.3 对照药剂及粗提物的配制第30页
            2.2.3.4 病毒浓度标准曲线的制作第30页
            2.2.3.5 抗烟草花叶病毒增殖活性的测定第30-31页
            2.2.3.6 抗烟草花叶病毒侵染活性的测定第31页
        2.2.4 活性菌株R11的鉴定第31-34页
            2.2.4.1 形态学鉴定(魏景超,1979)第31页
            2.2.4.2 分子生物学鉴定(张颖慧等,2008;吴发红等,2009; Cheng et al,2004 )第31-34页
        2.2.5 R11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第34-37页
            2.2.5.1 种子液的制备第34页
            2.2.5.2 生物量的测定(朱会霞和孙金旭,2008;孔凡敏等,2010)第34页
            2.2.5.3 基础培养基的筛选第34-35页
            2.2.5.4 碳源的筛选第35页
            2.2.5.5 氮源的筛选第35页
            2.2.5.6 无机盐的筛选(谢明,2003 )第35页
            2.2.5.7 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正交试验第35-36页
            2.2.5.8 发酵培养温度的确定第36页
            2.2.5.9 摇床转速的确定第36页
            2.2.5.10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第36页
            2.2.5.11 培养基体积对发酵的影响第36页
            2.2.5.12 培养时间对发酵的影响第36页
            2.2.5.13 培养基PH的筛选第36页
            2.2.5.14 液体发酵工艺正交试验设计第36-37页
            2.2.5.15 优化结果验证第37页
        2.2.6 活性物质的分离第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62页
    3.1 烟草花叶病毒的提取及其抗体的制备第37-39页
        3.1.1 病毒粒体的电镜观察结果及病毒浓度第37-38页
        3.1.2 烟草花叶病毒(TMV)抗血清效价及最适工作浓度第38-39页
    3.2 鸦胆子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保存第39-41页
        3.2.1 植物样品表面消毒结果第39页
        3.2.2 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纯化结果第39-41页
    3.3 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菌株的筛选第41-48页
        3.3.1 烟草花叶病毒标准曲线第41-42页
        3.3.2 抗烟草花叶病增殖活性的初筛结果第42-44页
        3.3.3 抗烟草花叶病增殖活性的复筛结果第44-45页
        3.3.4 抗烟草花叶病侵染活性筛选结果第45-46页
        3.3.5 R11菌株抗烟草花叶病增殖活性第46-47页
        3.3.6 R11菌株抗烟草花叶病侵染活性第47-48页
    3.4 活性菌株R11的鉴定第48-51页
        3.4.1 显微观察结果第48-49页
        3.4.2 分子鉴定结果第49-51页
            3.4.2.1 DNA提取和检测第49页
            3.4.2.2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49-50页
            3.4.2.3 连接转化检测第50页
            3.4.2.4 测序结果与序列分析第50-51页
    3.5 R11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第51-60页
        3.5.1 基础培养基筛选结果第51-52页
        3.5.2 碳源筛选结果第52-53页
        3.5.3 氮源筛选结果第53页
        3.5.4 无机盐的筛选结果第53-54页
        3.5.5 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正交实验结果第54-55页
        3.5.6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第55页
        3.5.7 摇床转速对发酵培养的影响第55页
        3.5.8 接种量对发酵培养的影响第55-56页
        3.5.9 培养基体积对发酵的影响第56-57页
        3.5.10 发酵时间对发酵的影响第57页
        3.5.11 PH对发酵培养的影响第57-58页
        3.5.12 正交实验设计第58-59页
        3.5.13 优化结果验证第59页
        3.5.14 小结第59-60页
    3.6 R11活性物质的抗TMV活性测定第60-62页
        3.6.1 化合物A抗TMV侵染结果第60-61页
        3.6.2 化合物A抗TMV增殖结果第61-62页
4 讨论与展望第62-64页
    4.1 讨论第62页
    4.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胜任力模型的H公司人才梯队建设研究
下一篇:花生抗黄曲霉RIL群体的抗性鉴定与候选NBS-LRR基因的克隆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