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激励理论概述 | 第12-15页 |
1.2.1 激励的概念和原则 | 第12页 |
1.2.2 激励的类型 | 第12-13页 |
1.2.3 激励机制概述 | 第13-14页 |
1.2.4 激励机制的功效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5.1 本文创新 | 第18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员工流动理论模型 | 第19-20页 |
2.2 激励理论 | 第20-21页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页 |
2.2.2 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奥德佛的ERG理论 | 第21页 |
2.2.4 麦克利兰(Mecleland)成就需要理论 | 第21页 |
2.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3页 |
3 国动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3.1 公司简介 | 第23页 |
3.2 国动公司员工基本构成情况 | 第23-26页 |
3.2.1 在职人员年龄结构 | 第23-24页 |
3.2.2 国动公司在职员工学历结构 | 第24-25页 |
3.2.3 国动公司在职员工任职时间结构 | 第25-26页 |
3.3 国动公司现有员工激励机制分析 | 第26-29页 |
3.3.1 福利体系 | 第26-27页 |
3.3.2 薪酬体系 | 第27页 |
3.3.3 绩效考核激励 | 第27-28页 |
3.3.4 培训激励 | 第28-29页 |
4 国动公司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 第29-40页 |
4.1 问卷调查 | 第29-34页 |
4.1.1 调查目的与设计 | 第29页 |
4.1.2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 第29-31页 |
4.1.3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31-34页 |
4.2 访谈法 | 第34-37页 |
4.3 国动公司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4.3.1 薪酬机制无激励作用 | 第37页 |
4.3.2 企业晋升渠道不通畅 | 第37-38页 |
4.3.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待改进 | 第38-40页 |
5 国动公司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 第40-47页 |
5.1 优化的原则和思路 | 第40-41页 |
5.1.1 优化的原则 | 第40-41页 |
5.1.2 优化的思路 | 第41页 |
5.2 具体的优化对策 | 第41-47页 |
5.2.1 积极调整薪酬激励 | 第41-42页 |
5.2.2 完善企业内部晋升制度 | 第42-43页 |
5.2.3 引入职业生涯规划,使激励的范围扩大至每一个员工 | 第43-45页 |
5.2.4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防范于未然 | 第45-46页 |
5.2.5 加强员工预警管理 | 第46-47页 |
6 结论及启示 | 第47-48页 |
6.1 结论 | 第47页 |
6.2 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1:调查问卷表 | 第51-54页 |
附录 2:访谈提纲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