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英语词义借用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1.1.1 词义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1.1.2 汉语外来词义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1.3 词义研究的局限性 | 第10-12页 |
| 1.2 研究意义及理论价值 | 第12-13页 |
| 1.3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2 汉语外来词义借用类型 | 第14-31页 |
| 2.1 认知语义学理论 | 第14-15页 |
| 2.2 现代汉语词义构成 | 第15-16页 |
| 2.3 借用类型 | 第16-29页 |
| 2.3.1 概念意义 | 第16-21页 |
| 2.3.2 语法意义 | 第21-24页 |
| 2.3.3 色彩意义 | 第24-25页 |
| 2.3.4 文化意义 | 第25-29页 |
| 2.4 小结 | 第29-31页 |
| 3 汉语外来词义借用特点 | 第31-36页 |
| 3.1 系统性 | 第31-33页 |
| 3.2 动态性 | 第33-34页 |
| 3.3 社会性 | 第34-35页 |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 4 汉语外来词义借用理据 | 第36-43页 |
| 4.1 理论依据 | 第36页 |
| 4.2 多角度研究 | 第36-39页 |
| 4.2.1 语言基础 | 第37页 |
| 4.2.2 文化动力 | 第37-38页 |
| 4.2.3 社会保障 | 第38-39页 |
| 4.3 词义借用的动力 | 第39-43页 |
| 4.3.1 表象认知 | 第39-40页 |
| 4.3.2 心理驱动 | 第40-42页 |
| 4.3.3 表达需求 | 第42-43页 |
| 5 汉语外来词义借用规范 | 第43-46页 |
| 5.1 规范的背景及方法 | 第43-44页 |
| 5.2 规范的特点 | 第44页 |
| 5.3 规范制定的原则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附录A 外来词义借用释例 | 第49-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