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勘测平台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参数化设计技术 | 第13-16页 |
1.3.1 国外参数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参数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4-16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2 玻璃钢平台方案论证 | 第18-31页 |
2.1 平台的设计要求 | 第18页 |
2.2 设计特点及设计思想 | 第18-19页 |
2.3 平台方案探讨 | 第19-22页 |
2.3.1 方案一 | 第19-20页 |
2.3.2 方案二 | 第20-21页 |
2.3.3 方案三 | 第21-22页 |
2.3.4 方案四 | 第22页 |
2.4 最终方案详述 | 第22-28页 |
2.4.1 平台结构详细设计 | 第22-27页 |
2.4.2 平台工作流程 | 第27-28页 |
2.5 平台模型参数化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玻璃钢平台材料选择与连接方式分析 | 第31-50页 |
3.1 玻璃钢材料概述 | 第31页 |
3.2 玻璃钢材料的特点 | 第31-33页 |
3.3 不同工艺玻璃钢材料抗拉性能试验 | 第33-42页 |
3.3.1 缠绕成型玻璃钢材料 | 第34-37页 |
3.3.2 糊制成型玻璃钢材料 | 第37-40页 |
3.3.3 拉挤成型玻璃钢材料 | 第40-42页 |
3.4 玻璃钢接缝形式及对接连接试验 | 第42-46页 |
3.4.1 玻璃钢构件的连接方式概述 | 第42-43页 |
3.4.2 针对玻璃钢平台连接的接缝试验 | 第43-46页 |
3.5 玻璃钢平台不同构件的材料选择及接缝连接 | 第46-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玻璃钢平台参数化浮态和稳性计算 | 第50-68页 |
4.1 AutoCAD二次开发方法比较 | 第50-51页 |
4.2 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对象模型概述 | 第51-54页 |
4.3 VS.NET平台连接AutoCAD的方法 | 第54-55页 |
4.4 玻璃钢平台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55-61页 |
4.4.1 模型构件分析 | 第55-56页 |
4.4.2 横隔板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56-61页 |
4.4.3 平台模型建立 | 第61页 |
4.5 平台浮态、稳性计算 | 第61-65页 |
4.5.1 基于AutoCAD模型属性的体积、惯性矩计算方法 | 第61-62页 |
4.5.2 浮态计算 | 第62-64页 |
4.5.3 稳性计算 | 第64-65页 |
4.6 玻璃钢平台浮态、稳性计算程序 | 第65-6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玻璃钢平台参数化结构优化设计 | 第68-94页 |
5.1 结构优化概述 | 第68页 |
5.2 玻璃钢平台优化模型建立 | 第68-69页 |
5.2.1 玻璃钢平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68页 |
5.2.2 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及约束函数的确定 | 第68-69页 |
5.3 改进遗传算法 | 第69-73页 |
5.4 玻璃钢平台有限元结构分析 | 第73-75页 |
5.4.1 材料属性 | 第73页 |
5.4.2 单元选择 | 第73页 |
5.4.3 平台优化计算模型简化 | 第73-74页 |
5.4.4 外力及约束 | 第74页 |
5.4.5 ANSYS参数化结构模型建立 | 第74-75页 |
5.5 结构优化实现 | 第75-79页 |
5.5.1 程序框架 | 第75-76页 |
5.5.2 VS.NET与MATLAB的接口处理 | 第76-77页 |
5.5.3 C | 第77-78页 |
5.5.4 结构优化流程 | 第78-79页 |
5.5.5 程序界面 | 第79页 |
5.6 玻璃钢平台优化设计实例 | 第79-82页 |
5.6.1 给定优化参数 | 第79-80页 |
5.6.2 玻璃钢平台结构优化结果 | 第80-82页 |
5.7 优化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 第82-93页 |
5.7.1 浮筒半径的影响 | 第82-85页 |
5.7.2 浮筒厚度的影响 | 第85-87页 |
5.7.3 方管宽度的影响 | 第87-90页 |
5.7.4 方管厚度的影响 | 第90-92页 |
5.7.5 结构分析结果论述 | 第92-93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4-95页 |
6.2 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