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工业化生产乙醇的方法 | 第16-17页 |
1.2 发酵法产乙醇 | 第17-19页 |
1.2.1 乙醇发酵的原料 | 第17-18页 |
1.2.2 乙醇发酵的主要菌种 | 第18-19页 |
1.3 发酵法中的染菌问题及其危害 | 第19页 |
1.4 酒精发酵过程中染菌的防治 | 第19-20页 |
1.5 生物防控处理染菌问题的机理 | 第20-22页 |
1.5.1 噬菌体的简介 | 第21页 |
1.5.2 噬菌体的实际应用 | 第21-22页 |
1.5.2.1 噬菌体在细菌感染的治疗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2.2 噬菌体控制食源性病原菌的应用 | 第22页 |
1.6 壳聚糖的性质和应用 | 第22-24页 |
1.6.1 壳聚糖的结构与性质 | 第22-23页 |
1.6.2 壳聚糖的应用 | 第23-24页 |
1.7 壳聚糖微球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1.7.1 喷雾干燥法 | 第24页 |
1.7.2 NaOH沉淀法 | 第24页 |
1.7.3 凝聚法 | 第24页 |
1.7.4 离子交联法 | 第24-25页 |
1.7.5 乳化交联法 | 第25页 |
1.8 壳聚糖微球的作用 | 第25-26页 |
1.8.1 药物缓释和控释作用 | 第25-26页 |
1.8.2 活性物质的高效利用 | 第26页 |
1.9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噬菌体的筛选和特性研究 | 第28-36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8-30页 |
2.2.1 菌种 | 第28页 |
2.2.2 原料样品处理 | 第28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8-30页 |
2.3 噬菌体的筛选、纯化和保藏 | 第30-34页 |
2.3.1 噬菌体的筛选 | 第30-32页 |
2.3.2 LBP噬菌体的纯化和保藏 | 第32页 |
2.3.3 噬菌体形态的观测 | 第32-33页 |
2.3.4 噬菌体的热稳定性测定 | 第33-34页 |
2.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发酵染菌的模拟 | 第36-54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6-38页 |
3.2.1 菌种 | 第36-3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3.3 发酵染菌模拟 | 第38-47页 |
3.3.1 2%低糖葡萄糖条件下的摇瓶试验模拟染菌 | 第40-44页 |
3.3.1.1 pH值 | 第40页 |
3.3.1.2 植物乳杆菌生物量 | 第40-41页 |
3.3.1.3 残糖量的测定 | 第41-43页 |
3.3.1.4 酵母菌生物量 | 第43-44页 |
3.3.2 20%高糖培养基条件下摇瓶与发酵罐两个级别模拟染菌发酵 | 第44-47页 |
3.3.2.1 pH值 | 第44-45页 |
3.3.2.2 酵母菌生物量 | 第45页 |
3.3.2.3 植物乳杆菌生物量 | 第45-46页 |
3.3.2.4 残糖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3.3.2.5 溶氧 | 第47页 |
3.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7页 |
3.4 相关性分析 | 第47-51页 |
3.4.1 摇瓶培养 | 第48-50页 |
3.4.1.1 植物乳杆菌生物量与pH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49页 |
3.4.1.2 植物乳杆菌生物量与残糖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页 |
3.4.1.3 植物乳杆菌生物量与酿酒酵母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3.4.2 小型发酵罐培养 | 第50-51页 |
3.4.2.1 植物乳杆菌生物量与pH值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页 |
3.4.2.2 植物乳杆菌生物量与残糖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3.4.2.3 植物乳杆菌生物量与酿酒酵母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页 |
3.5 小结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 第54-74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菌种 | 第54页 |
4.3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4-56页 |
4.4 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56-57页 |
4.5 微球的红外图谱的表征与解析 | 第57-58页 |
4.6 不同因素对微球的影响 | 第58-62页 |
4.6.1 交联剂对微球的影响 | 第59页 |
4.6.2 交联时间对微球的影响 | 第59-60页 |
4.6.3 转速对微球的影响 | 第60页 |
4.6.4 温度对微球的影响 | 第60-61页 |
4.6.5 不同的干燥方式为微球形态的影响 | 第61-62页 |
4.7 微球的验证 | 第62-63页 |
4.7.1 微球内部结构的验证 | 第62-63页 |
4.7.2 微球包裹的验证 | 第63页 |
4.8 微球的优化 | 第63-68页 |
4.8.1 利用快速膜乳化技术对微球进行优化 | 第63-67页 |
4.8.2 机械搅拌下微球的优化 | 第67-68页 |
4.9 发酵终期乙醇含量的测定 | 第68-71页 |
4.9.1 测定乙醇标准曲线 | 第68-69页 |
4.9.2 发酵终期乙醇含量的测定 | 第69-71页 |
4.9.2.1 噬菌体直接加入染菌体系的发酵终期乙醇含量的测定 | 第69-70页 |
4.9.2.2 微球包裹噬菌体颗粒加入染菌体系的发酵终期乙醇含量的测定 | 第70-71页 |
4.10 小结 | 第71-74页 |
第五章 实验总结及建议 | 第74-76页 |
5.1 实验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5.2 建议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86页 |
作者和导师介绍 | 第86-88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