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章 解读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 | 第19-32页 |
1.1 对生态、生态学、生态世界观的解读 | 第19-22页 |
1.1.1 对生态的理解 | 第19-20页 |
1.1.2 对生态学的理解 | 第20-22页 |
1.1.3 对生态世界观的理解 | 第22页 |
1.2 生态学对学校道德教育研究的适切性 | 第22-25页 |
1.2.1 当代哲学转向的必要性 | 第23页 |
1.2.2 学科发展的需要 | 第23-24页 |
1.2.3 实践发展的需要 | 第24页 |
1.2.4 二者有共同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 第24-25页 |
1.3 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 第25-28页 |
1.3.1 整体性原则 | 第25-26页 |
1.3.2 持续性原则 | 第26页 |
1.3.3 动态平衡性原则 | 第26-27页 |
1.3.4 开放性原则 | 第27页 |
1.3.5 多样性原则 | 第27-28页 |
1.4 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 | 第28-32页 |
1.4.1 以人为本 | 第28-29页 |
1.4.2 整体和谐 | 第29页 |
1.4.3 生态调适 | 第29-30页 |
1.4.4 可持续发展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存在的危机 | 第32-42页 |
2.1 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失衡 | 第32-36页 |
2.1.1 学校道德教育目的的偏失 | 第32-33页 |
2.1.2 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片面 | 第33-34页 |
2.1.3 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灌输 | 第34-35页 |
2.1.4 学校道德教育中师生关系的紧张 | 第35-36页 |
2.2 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与学校生态系统的割裂 | 第36-39页 |
2.2.1 学校中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缺位 | 第37页 |
2.2.2 学校中道德实践活动的不足 | 第37-38页 |
2.2.3 学校中道德文化的稀薄 | 第38-39页 |
2.3 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断裂 | 第39-42页 |
2.3.1 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联系不足 | 第39-40页 |
2.3.2 学校道德教育与周围社区联系不足 | 第40-41页 |
2.3.3 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时代精神结合不够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危机的原因 | 第42-49页 |
3.1 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学校道德教育趋于知识化 | 第42-44页 |
3.1.1 科学主义对人文文化的压制 | 第42-43页 |
3.1.2 对学生德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忽视 | 第43-44页 |
3.2 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相对于学校生态系统:学校道德教育趋于边缘化和专门化 | 第44-46页 |
3.2.1 学校中道德教育课程的缩减 | 第44-45页 |
3.2.2 其他学科教学中缺乏道德教育的渗透 | 第45-46页 |
3.3 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相对于社会生态系统:学校道德教育趋于封闭性和保守性 | 第46-49页 |
3.3.1 与学生社会生活的疏离 | 第46-47页 |
3.3.2 忽视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和道德体验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 | 第49-63页 |
4.1 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与和谐 | 第49-52页 |
4.1.1 制定合理的道德教育目标 | 第49-50页 |
4.1.2 注重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内容 | 第50-51页 |
4.1.3 强调对话的道德教育方法 | 第51-52页 |
4.2 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与学校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 | 第52-58页 |
4.2.1 学校道德教育是所有教育者的责任 | 第52-54页 |
4.2.2 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学校制度德性的支持 | 第54-56页 |
4.2.3 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学校道德文化的营造 | 第56-58页 |
4.3 学校道德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 | 第58-63页 |
4.3.1 学校道德教育与家庭、社区的互动 | 第58-60页 |
4.3.2 学校道德教育应正视社会传媒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3 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互动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