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3页 |
1.1.1 教师道德领导力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 | 第10-11页 |
1.1.2 教师道德领导力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提升 | 第11-12页 |
1.1.3 教师道德领导力能够引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1 国外关于道德领导力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关于道德领导力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本次研究的启示 | 第16页 |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1.4.1 领导力 | 第16页 |
1.4.2 道德领导力 | 第16-17页 |
1.4.3 非权力影响力 | 第17页 |
1.4.4 教师道德领导力 | 第17-18页 |
1.5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5.1 平行领导 | 第18-19页 |
1.5.2 参与式领导 | 第19页 |
1.5.3 转化型领导 | 第19-20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7 创新之处及预设研究成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的基本涵义 | 第21-30页 |
2.1 中小学教师的道德 | 第21-23页 |
2.1.1 师德:教师的立身之本 | 第21-22页 |
2.1.2 中小学教师道德的双重性(成就自我、成就他者) | 第22-23页 |
2.2 中小学教师的道德领导力 | 第23-26页 |
2.2.1 中小学教师道德的课堂影响力 | 第23-24页 |
2.2.2 中小学教师道德的情感渗透力 | 第24-25页 |
2.2.3 中小学教师的道德领导力:一种恒久且深刻的教育力量 | 第25-26页 |
2.3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的结构与属性 | 第26-30页 |
2.3.1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的结构 | 第26-28页 |
2.3.2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的特性 | 第28页 |
2.3.3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的作用场域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的价值 | 第30-40页 |
3.1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与学生的生命成长 | 第30-34页 |
3.1.1 学生的生命展开需要道德教育的滋养 | 第30-31页 |
3.1.2 以德育人让学生人格成长有所依靠 | 第31-32页 |
3.1.3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辐射到学生生命成长的具体过程中 | 第32-34页 |
3.2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 第34-36页 |
3.2.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第34页 |
3.2.2 教师专业化发展必然要求提升教师道德领导力 | 第34-35页 |
3.2.3 教师道德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 第35-36页 |
3.3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 | 第36-40页 |
3.3.1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人文导向 | 第36-37页 |
3.3.2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第37-38页 |
3.3.3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与教育改革的实际效果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的现状与分析 | 第40-48页 |
4.1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的现状简述 | 第40-43页 |
4.1.1 教师的德行素养不高 | 第40-41页 |
4.1.2 教师的教育信仰的迷失 | 第41-42页 |
4.1.3 教师的主动责任意识淡化 | 第42-43页 |
4.2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现状的归因探理 | 第43-48页 |
4.2.1 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导致教师德行素养不高的主要原因 | 第43-44页 |
4.2.2 教师自身的漠视是导致教育信仰迷失的内在原因 | 第44-46页 |
4.2.3 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导致教师责任感淡化的重要原因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道德领导力建构与提升的路径探索 | 第48-64页 |
5.1 更新理念:做有优良道德的人 | 第48-51页 |
5.1.1 理念更新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5.1.2 新基础教育改革需要教师道德人格的原动力推进 | 第49-50页 |
5.1.3 中小学教师更新理念并培育优良品德 | 第50-51页 |
5.2 树立信仰:做有教育追求的人 | 第51-54页 |
5.2.1 有信仰才有职业认同感 | 第51-52页 |
5.2.2 有信仰才有教育爱 | 第52-53页 |
5.2.3 中小学教师教育信仰养成的过程 | 第53-54页 |
5.3 坚持学习:做有境界升华的人 | 第54-58页 |
5.3.1 学习成就自我的道德境界 | 第55-56页 |
5.3.2 学习成就自我的专业境界 | 第56-57页 |
5.3.3 学习促进人格的升华 | 第57-58页 |
5.4 建立机制:助推教师道德领导力 | 第58-64页 |
5.4.1 完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机制 | 第58-60页 |
5.4.2 构建积极向上的学校道德文化机制 | 第60-62页 |
5.4.3 建立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有效考评机制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