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16-2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1.2 本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分析 | 第16-18页 |
1.1.2.1 提高酵母活性研究历史 | 第16-17页 |
1.1.2.2 提高酵母活性研究的现状 | 第17-18页 |
1.1.2.3 提高酵母活性发展情况分析 | 第18页 |
1.1.3 酵母生产所需营养物质 | 第18-19页 |
1.1.3.1 碳源 | 第18页 |
1.1.3.2 氮源 | 第18页 |
1.1.3.3 能源 | 第18页 |
1.1.3.4 生长因子 | 第18-19页 |
1.1.3.5 无机盐 | 第19页 |
1.1.3.6 水 | 第19页 |
1.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 | 第19-20页 |
1.1.5 研究微量元素对酵母活性影响的意义 | 第20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 第20-21页 |
1.3 本课题研究方案 | 第21-24页 |
1.3.1 建立醪液液相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1.3.2 微量元素筛选实验 | 第22页 |
1.3.3 微量元素添加量实验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发酵醪液组分液相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4-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2.1.1 试剂 | 第24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4-26页 |
2.2 醪液组分液相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6-36页 |
2.2.1 液相色谱条件参数 | 第26-29页 |
2.2.1.1 流动相 | 第26-27页 |
2.2.1.2 流速 | 第27页 |
2.2.1.3 色谱柱及柱温 | 第27页 |
2.2.1.4 检测器 | 第27-28页 |
2.2.1.5 样品进样量 | 第28页 |
2.2.1.6 运行时间 | 第28-29页 |
2.2.2 醪液各组分定性 | 第29页 |
2.2.3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9-3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微量元素添加筛选实验 | 第38-54页 |
3.1 材料 | 第38-41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3.1.2 试剂 | 第38页 |
3.1.3 仪器设备 | 第38-41页 |
3.2 实验过程及数据 | 第41-53页 |
3.2.1 原料的制备 | 第41页 |
3.2.2 预发酵醪酵母细胞数分析 | 第41-43页 |
3.2.3 微量元素溶液的配制 | 第43页 |
3.2.4 微量元素添加实验 | 第43-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微量元素添加量实验 | 第54-58页 |
4.1 材料 | 第54-5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4.1.2 试剂 | 第54页 |
4.1.3 仪器设备 | 第54-55页 |
4.2 实验过程及数据 | 第55-57页 |
4.2.1 原料的制备 | 第55页 |
4.2.2 微量元素溶液的配制 | 第55页 |
4.2.3 微量元素添加量优化实验 | 第55-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建议 | 第58-6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8页 |
5.2 建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8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68-69页 |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