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吕思勉《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15页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为了教科书的发展第11-12页
        2. 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第12页
    (二)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第12-14页
        1. 吕思勉研究综述第12-13页
        2. 民国中学历史教材研究综述第13-14页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4-15页
        1. 研究方法第14页
        2. 研究创新点第14-15页
一、吕思勉《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的编写背景第15-22页
    (一) 《壬戌学制》第15-16页
        1. 《壬戌学制》的颁布第15页
        2. 课程标准的制定第15-16页
    (二) 《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的编写不足第16-19页
        1. 使用文言文编写第17-18页
        2. 叙述较为浑括第18-19页
    (三) 对历史认识的不断发展第19-21页
        1. 历史分期第19-20页
        2. 历史考据第20-21页
    (四) 印书馆和出版社行业的兴起第21-22页
二、吕思勉《高级中学本国史》的指导思想第22-27页
    (一) 课程标准第22-23页
    (二) 新史观和唯物史观第23-25页
    (三) 毕业会考和中学教育的目的第25-27页
三、吕思勉《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的课文研究第27-36页
    (一) 结构分析第27-31页
        1. 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简介第27-29页
        2. 课文的结构特征第29-31页
    (二) 内容分析第31-36页
        1. 极富时代特征,充满爱国热情第31-33页
        2. 重视历史与地理的关系第33-36页
四、吕思勉《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的评价第36-41页
    (一) 优点第36-38页
        1. 重视史料的使用第36-37页
        2. 详略得当第37-38页
        3. 只叙事实,不参议论第38页
    (二) 不足第38-39页
    (三) 对当今历史教学的启示第39-41页
        1. 教材的地位和意义第39页
        2. 对教材和教学的启示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录第44-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圳市坪山区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下一篇:CaMKⅡ在镉致原代大鼠成骨细胞内质网凋亡途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