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0-2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六)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 | 第21-27页 |
二、内蒙古地区高校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27-41页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与分析 | 第27-30页 |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30-39页 |
(三)设备观察结果 | 第39-41页 |
三、内蒙古地区高校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41-45页 |
(一)教师与俄罗斯留学生存在用俄语交流的困难 | 第41页 |
(二)缺乏符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教学活动 | 第41-42页 |
(三)缺乏行之有效的文化适应辅导 | 第42-43页 |
(四)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 第43页 |
(五)缺乏创新的评价反馈机制 | 第43页 |
(六)教具与硬件相对老化,语音器材比较陈旧 | 第43-44页 |
(七)选取的汉语教材针对性较差,缺乏必要的指导讲义 | 第44-45页 |
四、内蒙古地区高校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50页 |
(一)国际汉语教师不熟悉俄语及其规律 | 第45页 |
(二)教学中“二语习得”理论运用得不够熟练 | 第45-46页 |
(三)缺乏对俄罗斯留学生及其文化的了解 | 第46-47页 |
(四)教师对先进语言教学方法掌握不够 | 第47页 |
(五)缺乏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 第47-48页 |
(六)设备的添加、修缮与更新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48页 |
(七)缺乏适切于俄罗斯留学生特点的国际汉语教材和讲义 | 第48-50页 |
五、提升内蒙古地区高校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 第50-58页 |
(一)强化国际汉语教师外语多样性,促进俄罗斯留学生中介语的形成 | 第50-52页 |
(二)结合俄罗斯留学生二语习得范式,缓解语言习得矛盾 | 第52-53页 |
(三)重视俄罗斯留学生文化适应的辅导,创建留学生文化引导机制 | 第53-54页 |
(四)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增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 第54-55页 |
(五)更新语音设备,优化教学设施与配套教具 | 第55-56页 |
(六)增加教科书的外语种类,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汉语教材讲义 | 第56-57页 |
(七)吸纳他国对外语言教学优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 第57页 |
(八)引入市场机制,重视授课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与教学边际收益 | 第57-58页 |
六、结语 | 第58-60页 |
(一)简要总结 | 第58-59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 | 第6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