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用3D打印手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4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一)研究内容第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五、论文研究框架第13-1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4-19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一)3D打印第14页
  (二)创造性思维第14-15页
  (三)课堂教学设计第15页
 二、理论基础第15-19页
  (一)“经验之塔”理论第15-16页
  (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第16-17页
  (三)活动理论第17-19页
第三章 基于设计的学习与逆向思维六步半模型第19-24页
 一、基于设计的学习DBL第19页
 二、BT(Backward Thinking)六步半模型第19-21页
 三、BT模型与传统的教学模型第21-22页
  (一)基于设计的BT模型与传统教学过程的区别第21-22页
  (二)BT模型的优势第22页
 四、BT模型和DBL的关系第22-24页
第四章 基于 3D打印的小学创造性思维课的课程分析及模型设计第24-34页
 一、基于 3D打印的小学创造性思维课程需求分析第24-28页
  (一)小学创造性思维课程的重要性第24页
  (二)3D打印在小学创造性思维课程中的运用方向第24-26页
  (三)3D打印在小学创造性思维课程中的作用第26-28页
  (四)目前我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劣势和不足之处第28页
 二、国内的 3D打印课程分析第28-30页
  (一)课程框架第28-29页
  (二)课程效果第29-30页
 三、基于 3D打印的六步半(BT)教学模型设计第30-34页
  (一)BT模型对基于 3D打印的小学创造性思维课程设计的启示第30页
  (二)将 3D打印运用到BT模型的优势第30-31页
  (三)模型设计第31-32页
  (四)模型适用范围第32-34页
第五章 基于 3D打印的小学创造性思维课程的教学设计第34-44页
 一、课程的选择第34页
 二、3D打印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印章的制作》第34-40页
  (一)教材概况第34-35页
  (二)3D打印校本课程的结构设计第35-36页
  (三)《印章的制作》教学设计分析第36-40页
 三、基于 3D打印的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造一艘小船》第40-44页
  (一)教材概况第40-41页
  (二)《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分析第41-44页
第六章 基于 3D打印的小学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第44-48页
 一、3D打印课程《印章的制作》教学设计的实施第44-46页
  (一)教学对象基本情况第44页
  (二)实施过程第44-45页
  (三)学生反馈第45-46页
 二、3D打印课程《印章的制作》教学设计实施的效果分析第46-48页
  (一)实施效果第46页
  (二)实施中的不足和补充第46-48页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一、总结与思考第48-49页
 二、不足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历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口号到行动: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