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9页 |
(一)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 | 第9页 |
(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 第9页 |
(三)人民对优质教育需求 | 第9页 |
(四)人才培养的需求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一)政策价值 | 第9-10页 |
(二)理论价值 | 第10页 |
(三)实践价值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一)基于“人民”的视角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二)基于“满意”的视角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1页 |
(三)基于“教育”的视角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四)关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办”相关研究 | 第12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3页 |
五、研究创新与特色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口号的理论分析 | 第14-21页 |
一、社会基础 | 第14-16页 |
(一)政治领域 | 第14页 |
1. 政策与制度的支持 | 第14页 |
2. 教育权回归人民主体地位的需要 | 第14页 |
(二)经济领域 | 第14-15页 |
1. 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 第15页 |
2. 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 第15页 |
(三)文化领域 | 第15-16页 |
1.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 第15-16页 |
2. 教育观念的改变,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 第16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一)科学发展观 | 第16-18页 |
1. 以人为本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本质要求 | 第16-17页 |
2. 可持续发展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 | 第17-18页 |
3. 构建和谐教育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终归宿 | 第18页 |
(二)政治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 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是充分体现公平 | 第18页 |
2.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多元化、依法治教 | 第18-19页 |
3.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民生论的价值追求 | 第19页 |
(三)教育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1. 教育运行状况和人民个体的教育需求成为提出口号的深层根源 | 第19页 |
2.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 第19-20页 |
3.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的体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口号释义 | 第21-25页 |
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语义分析 | 第21-23页 |
(一)“人民”的内涵与实指 | 第21-22页 |
(二)“满意”的内涵与实指 | 第22页 |
(三)“教育”的内涵与实指 | 第22-23页 |
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特征 | 第23-25页 |
(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 第23-24页 |
(二)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 第24页 |
(三)教育性与社会性统一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的困境、现状与理想 | 第25-30页 |
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的困境 | 第25-26页 |
(一)政策层面:政策流于形式 | 第25页 |
(二)资源层面:教育资源不足 | 第25-26页 |
(三)学校层面:学校承办意识不强 | 第26页 |
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的现状 | 第26-27页 |
(一)教育机会的供给让人民满意 | 第26-27页 |
(二)教育资源的配置让人民满意 | 第27页 |
(三)教育质量能够符合人民期望 | 第27页 |
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的理想 | 第27-30页 |
(一)实现教育现代化 | 第28页 |
(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优质学校 | 第28-29页 |
(三)注重学生全面、终身与个性发展 | 第29-30页 |
第五章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口号到行动 | 第30-36页 |
一、政府举办 | 第30-32页 |
(一)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 | 第30-31页 |
(二)政府确保相应的教育基础投入 | 第31页 |
(三)政府实施相应的教育管理与评估 | 第31-32页 |
二、社会协办 | 第32-34页 |
(一)弥补政府教育资源的不足 | 第32-33页 |
(二)弥补学校教育资源不足 | 第33页 |
(三)盘活社会自身的教育资源 | 第33-34页 |
三、学校承办 | 第34-36页 |
(一)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承办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 第34页 |
(二)充分发挥学校独有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优势 | 第34-35页 |
(三)学校承办,关键在于育人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