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话题语—说明语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2页 |
导论 | 第12-41页 |
·话说结构研究的溯源沿流 | 第13-31页 |
·欧洲先驱的话说结构研究 | 第13-17页 |
·欧洲功能学派的话说结构研究 | 第17-20页 |
·中国早期学者的汉语话题论述 | 第20-22页 |
·美国结构主义的话说结构研究 | 第22-25页 |
·印尼刘宏谟的引-申框架研究 | 第25-27页 |
·美国功能主义的汉语话题研究 | 第27-30页 |
·结构+功能式的汉语话题研究 | 第30-31页 |
·汉语话题地位的众说纷纭 | 第31-37页 |
·汉语句法结构的话-说论 | 第32-33页 |
·汉语句法结构的主-谓论 | 第33-35页 |
·汉语话题语用平面成分论 | 第35-36页 |
·汉语句法层面主、话并存论 | 第36-37页 |
·汉语话说结构的研究思路 | 第37-40页 |
·研究旨趣和基本理论 | 第38页 |
·研究路线和主要方法 | 第38-40页 |
附:技术路线图 | 第40-41页 |
第一章 文献梳理和理论建构 | 第41-80页 |
·关于话题语的特征及性质研究 | 第41-49页 |
·基于功能立场的话题特征 | 第41-43页 |
·基于形式句法的话题结构 | 第43-44页 |
·基于结构句法的话题标志 | 第44-45页 |
·基于语用平面的话题性质 | 第45-46页 |
·基于信息结构的话题性质 | 第46页 |
·基于典型范畴的话题特征 | 第46-47页 |
·基于综合立场的话题性质 | 第47-49页 |
·关于话题语-说明语的本质属性 | 第49-58页 |
·关于句法话题和语用话题 | 第49-50页 |
·两种话语行为的话题层次 | 第50-51页 |
·话题语定义的梳理和剖析 | 第51-54页 |
·话题语和说明语的新界定 | 第54-58页 |
·关于主谓结构与话说结构的思考 | 第58-66页 |
·西洋式主谓结构与汉语式主谓框架 | 第58-62页 |
·西洋式三个平面与汉语式三个平面 | 第62-65页 |
·汉语主谓结构与话说结构的异同说 | 第65-66页 |
·关于话题语的不同分类研究 | 第66-72页 |
·依据话题形成和承担成分的分类 | 第66-67页 |
·依据话题数目和层级关系的分类 | 第67-68页 |
·依据语用角度和语义关系的分类 | 第68-71页 |
·基于三个平面的三种话题类型 | 第71页 |
·基于结构形式的话题句句型 | 第71-72页 |
·话说结构研究的语言观和方法论 | 第72-79页 |
·汉语话说结构研究的语言观 | 第72-77页 |
·汉语话说结构研究的方法论 | 第77-79页 |
附:话语结构的形成图示 | 第79-80页 |
第二章 汉语单句中的话说结构句鉴别 | 第80-111页 |
·《句子类型》的汉语单句系统 | 第81-82页 |
·传统句类中的话说结构句鉴别 | 第82-85页 |
·传统句类的内部结构分析 | 第82-84页 |
·传统句类的话说结构辨析 | 第84页 |
附一:传统句类与话说句型关系图示 | 第84-85页 |
·传统句型中的话说结构句鉴别 | 第85-95页 |
·传统单部句的鉴别 | 第85-87页 |
·传统动谓句的鉴别 | 第87-89页 |
·传统复杂动谓句的鉴别 | 第89-91页 |
·传统形谓句和名谓句的鉴别 | 第91-93页 |
附二:传统句型与话说句型关系图示 | 第93-95页 |
·传统句式中的话说结构句鉴别 | 第95-101页 |
·传统存现句的鉴别 | 第95页 |
·传统受事句的鉴别 | 第95-96页 |
·传统使字句的鉴别 | 第96-97页 |
·传统比字句的鉴别 | 第97页 |
·传统是字句的鉴别 | 第97-98页 |
·传统有字句的鉴别 | 第98-99页 |
·传统把字句的鉴别 | 第99-100页 |
·传统双主句的鉴别 | 第100-101页 |
·被动句与被字句的结构辨析 | 第101-107页 |
·句首受事句的语义句型辨析 | 第101-103页 |
·被字后的介引或隐含成分辨析 | 第103-104页 |
·非被字句句首成分的角色辨析 | 第104-106页 |
附三:传统句式与话说句型关系图示 | 第106-107页 |
·汉语的四种主谓结构句 | 第107-111页 |
·施动类主谓结构句 | 第107-109页 |
·施任类主谓结构句 | 第109页 |
·施感类主谓结构句 | 第109-110页 |
·施言类主谓结构句 | 第110-111页 |
第三章 基于事物描绘图式的话说结构范畴化 | 第111-138页 |
·话说结构功能范畴化的任务 | 第111-113页 |
·话说结构成分的分析层面 | 第111-112页 |
·话说结构范畴的研究路线 | 第112-113页 |
·汉语的存有类话说结构句 | 第113-121页 |
·所存句:域事-所存结构 | 第113-117页 |
·所隶句:领有-所隶结构 | 第117-120页 |
·所归句:归事-所归结构 | 第120-121页 |
·汉语的性状类话说结构句 | 第121-130页 |
·性质句:当事-性质结构 | 第122-123页 |
·状态句:当事-状态结构 | 第123-129页 |
·自事句:自事-动状结构 | 第129-130页 |
·汉语的数量类话说结构句 | 第130-134页 |
·计数句:量事-计数结构 | 第131页 |
·估算句:量事-估算结构 | 第131-132页 |
·计价句:量事-计价结构 | 第132-133页 |
·计时句:量事-计时结构 | 第133页 |
·计用句:量事-计用结构 | 第133-134页 |
·换算句:量事-换算结构 | 第134页 |
·汉语的地时类话说结构句 | 第134-138页 |
·说地句:说地-所为结构 | 第134-136页 |
·说时句:说时-所为结构 | 第136-138页 |
第四章 基于事件记录图式的话说结构范畴化 | 第138-157页 |
·汉语的使用类话说结构句 | 第138-143页 |
·工具句:工具-所用结构 | 第139-140页 |
·材料句:材料-所用结构 | 第140-141页 |
·用处句:用处-所用结构 | 第141-142页 |
·用位句:用位-所用结构 | 第142-143页 |
·汉语的协作类话说结构句 | 第143-149页 |
·受事句:受事-处置结构 | 第143-146页 |
·成事句:成事-制作结构 | 第146-147页 |
·与事句:与事-给予结构 | 第147-148页 |
·共事句:共事-互动结构 | 第148-149页 |
·汉语的遭致类话说结构句 | 第149-157页 |
·遭事句:遭事-结果结构 | 第150-151页 |
·致事句:致事-结果结构 | 第151-154页 |
·所使句:所使-致使结构 | 第154-155页 |
·所变句:所变-致变结构 | 第155-157页 |
第五章 基于现象评判图式的话说结构范畴化 | 第157-187页 |
·汉语的感受类话说结构句 | 第157-162页 |
·感者句:感者—所感结构 | 第158-159页 |
·感位句:感位—所感结构 | 第159-160页 |
·感时句:感时—所感结构 | 第160页 |
·所比句:比事—所比结构 | 第160-162页 |
·汉语的论断类话说结构句 | 第162-167页 |
·所断句:断事—所断结构 | 第162-166页 |
·所喻句:喻事—所喻结构 | 第166-167页 |
·汉语的应对类话说结构句 | 第167-179页 |
·关涉句:涉者—应对结构 | 第168-175页 |
·针对句:对者-应对结构 | 第175-179页 |
·汉语的评估类话说结构句 | 第179-187页 |
·能力句:评事-能力结构 | 第179-180页 |
·可能句:评事-可能结构 | 第180-182页 |
·揣测句:评事-揣测结构 | 第182-183页 |
·情理句:评事-情理结构 | 第183-184页 |
·所评句:评事-所评结构 | 第184-187页 |
第六章 汉语话说句的统计分析与分布特点(上) | 第187-211页 |
·汉语话说句的定量研究思路 | 第187-190页 |
·定量研究价值 | 第187页 |
·语料选取原则 | 第187-188页 |
·语料标注体例 | 第188-189页 |
·话说句的判定 | 第189-190页 |
·记叙文中的话说句统计分析与分布特点 | 第190-202页 |
·所选语篇说明 | 第190-191页 |
·疑难解析举例 | 第191-193页 |
·标注统计分析 | 第193-199页 |
·分布特点讨论 | 第199-202页 |
·说明文中的话说句统计分析与分布特点 | 第202-211页 |
·所选语篇说明 | 第202页 |
·疑难解析举例 | 第202-203页 |
·标注统计分析 | 第203-208页 |
·分布特点讨论 | 第208-211页 |
第七章 汉语话说句的统计分析与分布特点(下) | 第211-236页 |
·议论文中的话说句统计分析与分布特点 | 第211-221页 |
·所选语篇说明 | 第211页 |
·疑难解析举例 | 第211-213页 |
·标注统计分析 | 第213-218页 |
·分布特点讨论 | 第218-221页 |
·日常会话中的话说句统计分析与分布特点 | 第221-228页 |
·所选语篇说明 | 第221页 |
·疑难解析举例 | 第221-222页 |
·评价成分辨析 | 第222-223页 |
·标注统计结果 | 第223-227页 |
·分布特点讨论 | 第227-228页 |
·不同体裁中的话语句分布特点 | 第228-236页 |
·各自体裁中的话说句出现率均值 | 第228-229页 |
·不同体裁中的话说句出现率比值 | 第229-231页 |
·话说结构功能范畴总体分布特征 | 第231-236页 |
第八章 话说结构功能范畴体系及其研究价值 | 第236-254页 |
·话说结构的功能范畴体系 | 第236-239页 |
·话说结构功能范畴的理论价值 | 第239-243页 |
·话说结构研究与名词牵头说 | 第239-242页 |
·话说结构研究与语序类型学 | 第242-243页 |
·话说结构功能范畴的析句价值 | 第243-248页 |
·汉语式话题句的简约分析 | 第243-244页 |
·汉语式话题句的精细分析 | 第244-248页 |
·话说结构功能范畴的其他价值 | 第248-254页 |
·话说结构功能范畴与语篇分析 | 第248-252页 |
·话说结构功能范畴与信息处理 | 第252-254页 |
结语 | 第254-258页 |
附录一:语义句法范畴系统 | 第258-263页 |
附录二:语料标注样本 | 第263-267页 |
参考文献 | 第267-274页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 第274-275页 |
后记 | 第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