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37页 |
一. 俄罗斯学界的普拉东诺夫研究 | 第7-27页 |
二. 欧美学界的普拉东诺夫研究 | 第27-31页 |
三. 中国学界的普拉东诺夫研究 | 第31-36页 |
四. 本文研究范围和论述框架 | 第36-37页 |
第一章 乌托邦情结与乌托邦时代的艺术写照 | 第37-55页 |
第一节 俄罗斯乌托邦情结的传统 | 第37-42页 |
第二节 苏联早期文学中的乌托邦情结 | 第42-47页 |
第三节 普拉东诺夫笔下“美好而狂暴的世界” | 第47-55页 |
第二章 乌托邦时代的个体命运 | 第55-75页 |
第一节 “内向的人”的命运 | 第55-59页 |
第二节 乌托邦实践者们的命运 | 第59-64页 |
第三节 “外邦人”的命运 | 第64-68页 |
第四节 “夭折的儿童” | 第68-75页 |
第三章 乌托邦时代个体的生存追寻 | 第75-95页 |
第一节 乌托邦时代个体的生存困境 | 第75-82页 |
第二节 乌托邦时代个体的探索与追寻 | 第82-89页 |
第三节 个体的困惑、思索与失望 | 第89-95页 |
第四章 “自成一派”的作家——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诠释个体生存 | 第95-124页 |
第一节 非正常化的语言 | 第95-104页 |
第二节 戏仿与反讽 | 第104-115页 |
第三节 灵活多样的叙述方式 | 第115-124页 |
结语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0页 |
后记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