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2 我国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 教学艺术相关理论 | 第13-20页 |
(一) 教学艺术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教学艺术的本质 | 第13-15页 |
1 教学艺术本质的审美说 | 第13-14页 |
2 教学艺术本质的激趣说 | 第14页 |
3 教学艺术本质的技巧说 | 第14页 |
4 教学艺术本质的理论融合说 | 第14-15页 |
5 教学艺术本质的目的说 | 第15页 |
(三) 教学艺术的分类 | 第15-17页 |
1 从时间维度进行分类 | 第15页 |
2 从空间维度进行分类 | 第15-16页 |
3 从教育阶段维度进行分类 | 第16页 |
4 从学科性质维度进行分类 | 第16页 |
5 从教学过程维度进行分类 | 第16页 |
6 从教学手段的维度进行分类 | 第16页 |
7 从教学风格维度上进行分类 | 第16-17页 |
(四) 教学艺术的功能 | 第17-19页 |
1 教学艺术的情感功能 | 第17-18页 |
2 教学艺术的知识功能 | 第18页 |
3 教学艺术的情知交融功能 | 第18-19页 |
(五)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1 教育学理论 | 第19页 |
2 心理学理论 | 第19页 |
3 行为学理论 | 第19页 |
4 美学理论 | 第19-20页 |
三、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现状分析 | 第20-28页 |
(一) 组织教学艺术性差 | 第20-21页 |
1 师生问好草草了事 | 第20-21页 |
2 课堂教学管理不力 | 第21页 |
(二) 课堂导入欠缺知识 | 第21-23页 |
1 导入目的不明确 | 第22页 |
2 课堂导入针对性差 | 第22-23页 |
3 新旧知识衔接不当 | 第23页 |
4 课堂导入时间冗长 | 第23页 |
(三) 新课讲授效率低 | 第23-26页 |
1 讲授方法使用不当 | 第24页 |
2 课堂提问失当 | 第24-25页 |
3 教学手段形式化 | 第25页 |
4 教学仪器使用不当 | 第25-26页 |
5 地理课堂远离生活 | 第26页 |
(四) 知识转化受阻碍 | 第26-28页 |
1 课堂拖延无结尾 | 第26页 |
2 结尾生硬不自然 | 第26-27页 |
3 语言冗赘无主题 | 第27-28页 |
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浅尝 | 第28-47页 |
(一) 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教学艺术 | 第28-40页 |
1 组织教学的艺术 | 第28-29页 |
2 新课导入的艺术 | 第29-33页 |
3 讲授新课的艺术 | 第33-38页 |
4 结课的艺术 | 第38-40页 |
(二)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的案例 | 第40-47页 |
1 授课内容与年级 | 第40页 |
2 教材分析 | 第40页 |
3 教学方法 | 第40页 |
4 学习方法 | 第40页 |
5 教学目标 | 第40-41页 |
6 教学重难点 | 第41页 |
7 板书设计 | 第41-42页 |
8 教学过程 | 第42-47页 |
五、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