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积极压力 | 第12-22页 |
·积极压力的概念界定 | 第12-17页 |
·积极压力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积极压力的结构与测量 | 第19-22页 |
·创新工作行为 | 第22-24页 |
·创新工作行为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创新工作行为的测量 | 第23-24页 |
·创新自我效能感 | 第24-26页 |
·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25-26页 |
3 研究内容及研究设计 | 第26-32页 |
·已有研究的局限 | 第26-27页 |
·积极压力概念内容的界定 | 第26页 |
·国内尚缺乏积极压力的实证研究 | 第26页 |
·缺乏积极压力、创新自我效能感、员工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26-27页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7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7-29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骤 | 第29-32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研究步骤 | 第30-32页 |
4 研究工具的质量分析 | 第32-38页 |
·量表的质量分析 | 第32-38页 |
·企业员工积极压力量表质量分析 | 第32-34页 |
·员工创新工作行为量表质量分析 | 第34-37页 |
·创新自我效能感问卷的质量分析 | 第37-38页 |
5 研究一:不同人口学/组织学特征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38-48页 |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研究被试 | 第38页 |
·统计方法 | 第38页 |
·统计结果 | 第38-44页 |
·不同性别的员工差异比较 | 第39-40页 |
·不同年龄员工的差异比较 | 第40-41页 |
·不同学历员工的差异比较 | 第41页 |
·不同工作年限员工的差异比较 | 第41-42页 |
·不同企业性质员工的差异比较 | 第42-43页 |
·不同工作岗位员工的差异比较 | 第43-44页 |
·不同人口学/组织学员工的差异比较汇总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6 研究二:积极压力与员工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48-58页 |
·研究目的 | 第48页 |
·研究假设 | 第48-49页 |
·研究方法和程序 | 第49-50页 |
·研究被试 | 第49页 |
·研究工具 | 第49页 |
·统计方法 | 第49-50页 |
·研究结果 | 第50-55页 |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0页 |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50-51页 |
·积极压力对产生创新构想和执行创新构想的回归分析 | 第51-53页 |
·产生创新构想在积极压力与执行创新构想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3-55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55-56页 |
·积极压力各维度对产生创新构想的影响 | 第55页 |
·积极压力各维度对执行创新构想的影响 | 第55-56页 |
·产生创新构想在积极压力各维度与执行创新构想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7 研究三:创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 | 第58-64页 |
·研究目的 | 第58页 |
·研究假设 | 第58-59页 |
·研究方法和程序 | 第59页 |
·研究被试 | 第59页 |
·研究工具 | 第59页 |
·统计方法 | 第59页 |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59-62页 |
·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 第59-60页 |
·创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 第60-62页 |
·讨论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64-68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4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4-65页 |
·管理启示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