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谁知道”多角度分析及教学设想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研究课题第9-10页
     ·研究内容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目标第10页
     ·研究创新之处第10页
   ·研究现状第10-13页
     ·“谁知道”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论文说明第13-15页
     ·研究的理论、方法第13-14页
     ·语料来源说明第14-15页
第2章 “谁知道”词汇语法化过程及其动因第15-23页
   ·疑问代词“谁”及其非疑问用法的出现第15-16页
   ·动词“知道”的语义及句法特征第16-17页
   ·“谁知道”的词汇语法化过程第17-19页
   ·“谁知道”词汇化、语法化的动因第19-23页
     ·“谁知道”词汇化、语法化的内部原因第19-21页
     ·“谁知道”词汇化、语法化的外部原因第21-23页
第3章 “谁知道”的语义类型及其分布第23-31页
   ·“谁知道”语义类型第23-25页
   ·“谁知道”的语义分布第25页
   ·“谁知道”的三种语义对比第25-31页
     ·能否充当句子成分第25-26页
     ·在句法中的位置第26-27页
     ·出现的句型第27页
     ·中间是否可以加入其他词类第27-28页
     ·是否有语音停顿第28-29页
     ·是否存在语音弱化第29-31页
第4章 “谁知道2”的语法及语用特征第31-35页
   ·“谁知道2”的语法特征第31-33页
     ·“谁知道2”在句中的位置第31-32页
     ·“谁知道2”连接常见的共时语句特点第32-33页
   ·“谁知道2”的语义特征分析第33页
   ·“谁知道2”的语用功能分析第33-35页
     ·转换话轮的功能第33页
     ·表达说话人的推断第33-35页
第5章 “谁知道3”的话语标记功能分析第35-45页
   ·“谁知道3”的句法特征第35-38页
     ·“谁知道3”在句法中的位置第35-36页
     ·“谁知道3”连接的语句特点第36-37页
     ·“谁知道2”和“谁知道3”的区别第37-38页
   ·“谁知道3”的语义特征第38页
   ·“谁知道3”的语用功能第38-45页
     ·“谁知道3”的语篇连贯功能第39-42页
     ·“谁知道3”的交际认知功能第42-45页
第6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谁知道”的教学设想第45-53页
   ·“谁知道”一词各语义类型的习得情况第45-46页
     ·留学生对“谁知道1”的使用熟练第45页
     ·留学生对同一语义类型掌握各有区别第45-46页
     ·母语不同的留学生习得情况各不相同第46页
     ·不同学习环境下习得情况也不同第46页
   ·留学生习得情况的原因分析第46-48页
     ·学生母语的正迁移第46-47页
     ·学生母语的负迁移第47页
     ·汉语自身的特点第47-48页
     ·语言学习环境的影响第48页
   ·关于“谁知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设想第48-53页
     ·对教材方面的建议第48页
     ·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第48-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1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四套对外汉语写作教材叙事写景类范文的考察
下一篇:古代契约文书“至”类、“承担”类词语历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