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及其重叠形式研究

Abstract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8页
   ·选题意义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21页
     ·汉语语法化研究第10-11页
     ·与单音节形容词语法化有关的研究第11-17页
     ·关于副词重叠的研究第17-21页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及重叠形式的定量分析第21-27页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的界定第22-23页
     ·单音节副词重叠的界定第23页
     ·操作原则及说明第23-27页
       ·考察范围第23页
       ·统计方法及说明第23-27页
   ·本文的研究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第27-28页
第二章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重叠式与基式对比研究第28-43页
   ·引言第28页
   ·句法功能第28-34页
     ·后附语缀“地”第28-30页
     ·句法分布情况第30-32页
     ·音节搭配第32-34页
   ·语义比较第34-39页
     ·义项等同第34-35页
     ·义项减少第35-36页
     ·义项增添第36-37页
     ·语义偏移第37-38页
     ·语义分化第38-39页
   ·语用差异第39-42页
     ·语体风格不同第39-40页
     ·主观量差异第40-41页
     ·焦点突显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单音节形容词“偏”与“明”的副词化及重叠的历时研究第43-65页
   ·引言第43页
   ·“偏”与“偏偏”的虚化研究第43-53页
     ·状态副词“偏1”的产生第43-46页
     ·程度副词“偏2”的产生第46-48页
     ·范围副词“偏3”的产生第48-49页
     ·语气副词“偏4”的产生第49-52页
     ·语气副词“偏偏”的产生第52-53页
   ·“明”与“明明”的虚化研究第53-63页
     ·副词“明”的产生第53-57页
     ·副词“明明”的产生第57-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的动因与机制第65-79页
   ·引言第65页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动因与机制第65-75页
     ·句法方面第65-68页
       ·句法位置第65-67页
       ·对举同化第67-68页
     ·语义方面第68-70页
       ·语义泛化第68-69页
       ·语义分化第69-70页
       ·语义俯瞰第70页
     ·语用方面第70-72页
       ·语境吸收第70-71页
       ·主观移情第71-72页
     ·认知方面第72-75页
       ·隐喻第72-73页
       ·重新分析第73-75页
   ·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的副词重叠动因探究第75-77页
     ·双音化趋势第75-76页
     ·形容词的量性特征第76页
     ·隐喻认知规律第76-77页
   ·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结语第79-81页
附录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9页
后记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榕江汉语方言研究初探
下一篇:“X归X(,Y归Y)”及相关构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