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北方话(官话方言)论文--西南方言论文

榕江汉语方言研究初探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概述第9-16页
   ·黔东南人文地理概况第9页
     ·地理位置第9页
     ·行政建制及历史沿革第9页
   ·榕江方言概况第9-13页
     ·地理位置第9-10页
     ·行政建制及历史沿革第10-11页
     ·人文背景第11-12页
     ·方言概貌第12-13页
   ·本文研究概述第13-16页
     ·选题意义第13-14页
     ·研究综述第14-15页
     ·理论及方法第15页
     ·语料来源第15-16页
第二章 榕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第16-21页
   ·榕江汉语方言语音系统第16-18页
     ·榕江汉语方言声母系统第16页
       ·榕江汉语方言声母第16页
       ·榕江汉语方言声母的主要特点第16页
     ·榕江汉语方言韵母系统第16-18页
       ·榕江汉语方言韵母第17页
       ·榕江汉语汉语方言韵母的主要特点第17-18页
     ·榕江汉语方言的声调第18页
   ·榕江汉语方言语音特点第18-21页
     ·黔东南汉语方言的语音分区第18-19页
     ·榕江汉语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比较第19-20页
     ·榕江汉语方言韵母与普通话韵母的比较第20-21页
第三章 榕江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第21-38页
   ·名词的构词特点第21-23页
     ·名词的重叠式第21-22页
     ·名词的特色词缀第22-23页
   ·动词的构词特点第23-25页
     ·动词的重叠式第23-25页
   ·形容词的生动形态第25-26页
   ·数词的表达形式第26-27页
   ·榕江汉语方言特色词语考源第27-32页
   ·榕江汉语方言词汇所反映的地方风俗习惯第32-38页
第四章 榕江汉语方言否定和程度表达式第38-49页
   ·否定词及表达形式第38-44页
     ·否定副词及表达第38-42页
     ·否定词的比较第42-44页
   ·程度表达的几种方法第44-49页
     ·状语表示法第44-46页
     ·补语表示法第46-47页
     ·重叠表示法第47-48页
     ·构词表示法第48-49页
第五章 苗、侗等少数民族语言对汉语方言的影响第49-56页
   ·语言环境概括第49-50页
     ·榕江县民族概况第49页
     ·苗族及其语言第49-50页
     ·侗族及其语言第50页
   ·苗、侗等少数民族语音和词汇的影响第50-53页
     ·借词第51-52页
     ·意译词第52-53页
     ·混合词第53页
     ·音义结合词第53页
   ·苗侗等少数民族语言语法的影响第53-56页
     ·时间副词的借用第53页
     ·程度副词“多”[ku~(?)]的借用第53-54页
     ·形容词的借用(作比较)第54-56页
第六章 结语第56-58页
   ·结论第56-57页
   ·待解决的问题及启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泰借用名量词对比分析
下一篇:单音节形容词副词化及其重叠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