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茶的研发及其风味物质的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 ·燕麦概述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燕麦加工状况 | 第14-15页 | 
| ·燕麦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燕麦发展方向 | 第16-17页 | 
| ·论文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论文立题背景 | 第17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燕麦萌发期间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 第19-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 ·主要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8页 | 
| ·总氮含量的变化 | 第23页 | 
| ·粗脂肪含量的变化 | 第23-24页 | 
| ·淀粉含量的变化 | 第24-25页 | 
| ·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 第25页 | 
| ·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第25-27页 | 
| ·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 | 第27页 | 
| ·总酚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燕麦茶制作工艺初探 | 第29-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29-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 ·燕麦茶制作单因素试验 | 第31-34页 | 
| ·燕麦茶制作响应面试验 | 第34-36页 | 
| ·感官评价与色度分析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燕麦茶风味物质的评价 | 第39-56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9页 |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SPME提取香气成分 | 第39-40页 | 
|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 第40页 | 
| ·谱图分析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燕麦茶的电子鼻分析 | 第56-6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 ·材料 | 第57-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6页 | 
| ·发芽燕麦电子鼻气味分析 | 第59-62页 | 
| ·多变量统计分析 | 第62-65页 | 
| ·单变量统计分析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