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大蒜素 | 第12-14页 |
·大蒜素简介 | 第12-13页 |
·大蒜素的生成与降解机制 | 第13-14页 |
·大蒜素的生物活性 | 第14-17页 |
·大蒜素的应用 | 第17页 |
·大蒜素的贮藏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蒜氨酸和大蒜素的检测 | 第23-37页 |
·蒜氨酸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23-29页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 第23-25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5-27页 |
·分光光度法 | 第27-29页 |
·大蒜素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29-33页 |
·化学方法 | 第29页 |
·色谱法 | 第29-31页 |
·分光光度法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第三章 大蒜素生成与降解控制条件研究 | 第37-52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1页 |
·蒜氨酸和大蒜素的检测 | 第38-39页 |
·酶解反应对大蒜素生成与降解的影响 | 第39-40页 |
·提取条件对大蒜素生成与降解的影响 | 第40-41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酶解试验结果 | 第41-44页 |
·提取条件对大蒜素生成和降解的影响 | 第44-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影响大蒜素贮藏因素的研究 | 第52-65页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52-53页 |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主要试剂 | 第52-53页 |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试验方法 | 第53-56页 |
·蒜氨酸酶液的生成与检测 | 第53-54页 |
·大蒜素的检测 | 第54-55页 |
·保存条件对大蒜素贮藏的影响 | 第55页 |
·蒜氨酸酶对大蒜素贮藏影响的实验 | 第55-56页 |
·添加剂对大蒜素贮藏影响的实验 | 第56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保存条件对大蒜素贮藏的影响 | 第56-60页 |
·蒜氨酸酶对大蒜素贮藏的影响 | 第60-61页 |
·添加剂对大蒜素贮藏的影响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大蒜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65-74页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65-66页 |
·试验材料 | 第65页 |
·主要试剂 | 第65-66页 |
·主要仪器 | 第66页 |
·试验方法 | 第66-68页 |
·大蒜素的制备 | 第66-67页 |
·大蒜素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 | 第67页 |
·Fe~(2+)螯合能力的测定 | 第67页 |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67页 |
·羟自由基(·OH)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67-68页 |
·超氧自由基(O_2~-·)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68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2页 |
·大蒜素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 | 第68-69页 |
·Fe~(2+)螯合能力的测定 | 第69-70页 |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70-71页 |
·羟自由基(·OH)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71-72页 |
·超氧自由基(O_2~-·)清除活性的测定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