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三、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页 |
四、论文组成部分 | 第13-14页 |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6-24页 |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实践背景 | 第16-22页 |
一、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特点研究 | 第16-20页 |
二、答题情况反馈 | 第20-21页 |
三、备考启示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政策背景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二轮复习概述 | 第24-35页 |
第一节 二轮复习概况 | 第24-26页 |
一、二轮复习的目标 | 第24页 |
二、二轮复习的思路 | 第24页 |
三、学法指导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专题概述 | 第26-28页 |
一、什么是专题 | 第26页 |
二、类型划分 | 第26页 |
三、专题的正确选择 | 第26-28页 |
第三节 二轮复习现状和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一、二轮复习现状调查 | 第28-29页 |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 第29-34页 |
三、调查问卷的结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实施学案导学,强化主干知识专题 | 第35-41页 |
第一节 学案概述 | 第35-38页 |
一、高中地理学案的内涵 | 第35页 |
二、学案的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三、学案导学活动操作流程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学案导学的具体操作—以二轮复习中"工业的区位"专题复习为例 | 第38-41页 |
一、课前发放学案,学生自学 | 第38-39页 |
二、学生讨论,教师精讲 | 第39-40页 |
三、命题预测 | 第40页 |
四、课堂小结 | 第40页 |
五、课后反馈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采用问题探究式模式复习,强化重点能力专题 | 第41-48页 |
第一节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概述 | 第41-43页 |
一、问题情景的创设原则 | 第41-42页 |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 第42-43页 |
第二节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二轮复习中的应用案例——以区域地理中"中国南、北方的差异"一节为例 | 第43-48页 |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 第43-44页 |
二、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解决问题 | 第44页 |
三、通过应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 第44-45页 |
四、通过总结归纳基础知识 | 第45页 |
五、通过课后训练,及时反馈 | 第45-48页 |
第五章 设计"区域"专题,实施综合复习 | 第48-57页 |
第一节 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要求 | 第48-49页 |
一、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 | 第48页 |
二、区域地理学习的重点 | 第48页 |
三、《高考考试说明地理》中的考核要求 | 第48-49页 |
四、高考试题中区域试题的考查方向 | 第49页 |
第二节 高考试题中区域地理的考查规律 | 第49-52页 |
一、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综合题的经典回眸 | 第49-50页 |
二、考查规律总结 | 第50-52页 |
第三节 区域地理复习策略探究 | 第52-57页 |
一、运用地图,学会空间定位 | 第53-55页 |
二、抓住主导因素,归纳区域特征 | 第55-56页 |
三、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 | 第56页 |
四、结合热点进行分析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57-60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