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方便米饭的概况 | 第7页 |
·淀粉老化机理 | 第7-8页 |
·直链淀粉分子的老化 | 第7-8页 |
·支链淀粉分子的老化 | 第8页 |
·影响老化的因素 | 第8-10页 |
·水分 | 第8-9页 |
·淀粉的种类和来源 | 第9页 |
·脂类 | 第9页 |
·糖类 | 第9-10页 |
·单糖和低聚糖 | 第9页 |
·多糖 | 第9-10页 |
·淀粉酶 | 第10页 |
·老化研究方法 | 第10-14页 |
·流变学方法 | 第10-12页 |
·质构分析 | 第10-11页 |
·糊性质的测定 | 第11-12页 |
·X-射线衍射 | 第12页 |
·热分析技术 | 第12页 |
·光谱学方法 | 第12-13页 |
·核磁共振(NMR) | 第12-13页 |
·傅立叶转换红外(FTIR) | 第13页 |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 | 第13页 |
·浊度测定 | 第13页 |
·淀粉酶水解抗性的测定 | 第13-14页 |
·立题意义与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即食方便米饭老化机理的研究 | 第15-25页 |
·引言 | 第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5页 |
·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样品制备 | 第15-16页 |
·原料主要成分测定 | 第16页 |
·糊化度测定 | 第16页 |
·外支链分布测定 | 第16-17页 |
·红外测定 | 第1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7-24页 |
·原料主要成分测定 | 第17页 |
·保藏时间对老化的影响 | 第17-18页 |
·水分对老化的影响 | 第18-19页 |
·外支链链长分布对老化的影响 | 第19-24页 |
·HPLC 法测定淀粉外支链链长分布 | 第19-22页 |
·红外对照实验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即食方便米饭的工艺优化 | 第25-36页 |
·引言 | 第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糊化度测定 | 第25页 |
·质构测定方法(T.P.A 模式) | 第25-26页 |
·酸度测定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抗老化物质筛选试验 | 第26页 |
·加麦芽糖淀粉酶的5 因素7 水平均匀试验[U7(75)] | 第26-29页 |
·糊化度测定 | 第26-27页 |
·质构测定 | 第27-28页 |
·酸度测定 | 第28-29页 |
·酸浸单因素试验 | 第29-30页 |
·酸浸时间单因素试验 | 第29页 |
·酸液浓度单因素试验 | 第29-30页 |
·三因素正交组合试验 | 第30-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即食方便米饭的感官评定与评价体系 | 第36-41页 |
·引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主要材料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评分检测法 | 第36页 |
·理化指标检测法 | 第36-37页 |
·成对比较法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评分检测 | 第37-38页 |
·不同加热方式的感官评定 | 第38页 |
·与市售产品的理化指标比较 | 第38-40页 |
·成对比较试验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