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有害产酸细菌选择性培养基的优化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啤酒及啤酒工业的发展 | 第12页 |
·啤酒酿造原料 | 第12-13页 |
·水 | 第12-13页 |
·麦芽 | 第13页 |
·酒花 | 第13页 |
·啤酒酵母 | 第13页 |
·啤酒生产工艺 | 第13-14页 |
·啤酒有害菌 | 第14-18页 |
·啤酒有害菌定义 | 第14-15页 |
·有害菌的来源 | 第15页 |
·啤酒有害菌分类 | 第15-18页 |
·啤酒有害菌的危害 | 第18页 |
·检测方法 | 第18-21页 |
·平板菌落计数法 | 第18-19页 |
·PCR 法 | 第19-20页 |
·DNA 杂交法 | 第20页 |
·免疫学方法 | 第20-21页 |
·色谱法 | 第21页 |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立题依据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啤酒中有害乳酸菌的分离 | 第23-31页 |
·引言 | 第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样品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有害菌的分离纯化 | 第25页 |
·啤酒有害菌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 | 第25-28页 |
·乳酸定性测定实验 | 第28页 |
·啤酒有害乳酸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啤酒有害乳酸菌培养基的优化设计 | 第31-54页 |
·引言 | 第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53页 |
·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测定 | 第33-34页 |
·碳源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氮源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5页 |
·最适碳源、氮源正交实验优化 | 第35-38页 |
·无机盐正交实验优化 | 第38-41页 |
·生长因子的优化 | 第41-48页 |
·pH 值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8-50页 |
·培养温度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酵母抑制剂的选择 | 第54-62页 |
·引言 | 第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材料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纳他霉素抑菌性能实验 | 第55-56页 |
·纳他霉素最低抑制浓度(MIC)实验 | 第56-57页 |
·纳他霉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57-58页 |
·纳他霉素耐热性能实验 | 第58-59页 |
·酸碱度对纳他霉素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混合指示剂的研究 | 第62-67页 |
·引言 | 第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3页 |
·材料 | 第62-63页 |
·方法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颜色变化的测定 | 第63-64页 |
·混合指示剂变色点的测定 | 第64-65页 |
·混合指示剂添加量的优化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