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写作学与修辞学论文--翻译学论文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次第5-8页
引论第8-10页
第1章 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第10-40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论第10-13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内涵第10-12页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特质及其关系第12-13页
   ·当前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3-28页
     ·理论研究的自律第13-17页
     ·我国翻译史研究的盲点与误区第17-21页
     ·本土传统第21-28页
       ·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第22-25页
       ·“忠实”之于传统第25-28页
   ·翻译实践现状反思第28-40页
     ·语言驾驭及知识储备第28-31页
     ·文化意识第31-40页
第2章 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第40-74页
   ·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第40-46页
     ·学科名称第40-43页
     ·学科建制的体系框架与课程设置第43-46页
   ·观念与判断第46-74页
     ·观念转变中的困顿第46-55页
     ·评判力第55-59页
     ·论文写作模式第59-74页
第3章 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第74-102页
   ·治学态度第74-86页
     ·构架疏忽第74-75页
     ·阐释粗疏第75-76页
     ·措词不慎第76-78页
     ·言过其实第78-80页
     ·顾此失彼第80-82页
     ·引文失信第82-85页
     ·论点草率第85-86页
   ·学术规范第86-102页
     ·文不应题第86-87页
     ·论述不支持论点第87-90页
     ·背景缺陷第90-91页
     ·横生枝节第91页
     ·为辩而辩第91-93页
     ·前后矛盾第93页
     ·细节粗疏第93-94页
     ·论证欠缺第94-96页
     ·强行论证第96-97页
     ·文化生疏第97-102页
第4章 译者的主体性与翻译伦理第102-138页
   ·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伦理第102-121页
     ·翻译行为主体与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第102-111页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个案分析第111-114页
     ·非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个案分析第114-118页
     ·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伦理第118-121页
   ·翻译活动中的主体间性及翻译的主体间实践伦理第121-138页
     ·主体间关系与翻译活动中的主体间性第121-125页
     ·翻译的主体间实践伦理第125-133页
     ·“合法性”问题第133-138页
第5章 翻译政治与意识形态研究第138-164页
   ·翻译政治第138-155页
     ·翻译政治的厘定第138-143页
     ·翻译政治的层面第143-155页
   ·翻译语境中的意识形态研究第155-164页
第6章 翻译策略与翻译批评第164-202页
   ·翻译策略第164-189页
     ·有社会文化意义的策略第166-182页
     ·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策略第182-189页
   ·翻译批评的理论与方法第189-202页
     ·翻译批评的理论思考第190-194页
     ·译本批评的方法第194-202页
第7章 全球化与文化认同第202-236页
   ·全球化语境中的翻译活动第202-214页
     ·翻译活动面临的全球化挑战第202-209页
     ·文化认同第209-214页
   ·翻译中的文化认同:动态博弈第214-236页
     ·英译汉中的动态博弈第214-226页
     ·汉译英中的动态博弈第226-233页
     ·理论反思第233-236页
结论第236-238页
参考文献第238-249页
致谢第249-250页
附录第250-298页
博士生期间科研成果第298-299页
博士后期间科研成果第299-300页
个人简历第300-301页
永久通信地址第301页

论文共3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6-二巯基嘌呤互变异构体热力学性质与动力学过程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空间精密展开机构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