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高中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历史人物 | 第15页 |
(二)历史人物评价教学 | 第15-16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唯物史观 | 第16-17页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页 |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高中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重要性 | 第19-24页 |
一、历史学的学科特性要求重视历史人物评价教学 | 第19-20页 |
(一)历史学的概念及原理要求重视历史人物评价教学 | 第19-20页 |
(二)历史科学的社会功能要求重视历史人物评价教学 | 第20页 |
二、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有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 第20-21页 |
三、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 第21-24页 |
(一)增加课堂趣味,激发学习热情 | 第21-22页 |
(二)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 第22页 |
(三)加深情感教育,引领价值导向 | 第22-24页 |
第四章 高中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现状 | 第24-37页 |
一、高中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24-36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4页 |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 第24页 |
(三)调查过程及结果 | 第24-36页 |
二、高中历史人物评价教学问题分析 | 第36-37页 |
(一)教科书编写欠缺,细节描写模糊 | 第36页 |
(二)教学方法传统,情感体验淡薄 | 第36页 |
(三)教师重视不足,课时分配较少 | 第36页 |
(四)学生认知浅显,评价方法单一 | 第36-37页 |
第五章 高中历史人物评价原则与教学策略 | 第37-52页 |
一、高中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 第37-42页 |
(一)客观性原则 | 第37页 |
(二)全面性原则 | 第37-38页 |
(三)阶段性原则 | 第38-40页 |
(四)典型性原则 | 第40-41页 |
(五)教育性原则 | 第41-42页 |
二、高中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策略 | 第42-52页 |
(一)神入历史,构建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 | 第42-44页 |
(二)史料为本,呈现真实的历史人物活动 | 第44-47页 |
(三)探究挖掘,深入典型的历史人物性格 | 第47-49页 |
(四)其他学科为辅,丰富重要的历史人物表现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