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韩国中级水平学生习得程度补语偏误分析--以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2-2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一、选题背景第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3-16页
        一、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本体研究第13-15页
        二、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习得研究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范围第16-17页
    第四节 研究理论基础第17-18页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第17页
        二、对比分析理论第17-18页
        三、偏误分析理论第18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一、对比分析法第18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18页
        三、统计归纳法第18-19页
        四、偏误分析法第19页
    第六节 语料来源第19-20页
第一章 汉语极性程度补语的概况第20-27页
    第一节 极性程度补语的界定第20-21页
        一、程度补语的界定第20页
        二、极性程度补语的界定第20-21页
    第二节 极性程度补语的分类及特点第21-27页
        一、极性程度补语的分类第21-22页
        二、极性程度补语的特点第22-27页
第二章 汉语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与韩语极性程度表达方式的极性程度义的对比第27-36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介绍第27-31页
        一、汉语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第27-30页
        二、韩语极性程度义表达方式的介绍第30-31页
    第二节 汉韩极性程度义对比第31-36页
        一、汉语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极性程度义第31-33页
        二、韩语极性程度义表达第33-34页
        三、汉韩极性程度义表达对比第34-36页
第三章 韩国中级水平学生习得汉语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调查分析第36-45页
    第一节 调查设计第36-37页
        一、调查内容第36页
        二、调查对象第36-37页
    第二节 问卷结果分析第37-45页
        一、韩国中级水平学生习得汉语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调查结果分析(选择题)第37-40页
        二、韩国中级水平学生习得汉语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的调查结果分析(判断及改错题)第40-42页
        三、韩国中级水平学生习得汉语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的调查结果分析(翻译题)第42-45页
第四章 韩国中级水平学生习得汉语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偏误类型第45-55页
    第一节 遗漏第48-49页
        一、遗漏助词“了”第48页
        二、遗漏动词第48-49页
    第二节 误加第49-50页
        一、结构助词“得”误加第49页
        二、程度副词误加第49-50页
    第三节 误代第50-54页
        一、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之间的误代第50-51页
        二、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极”的误代第51页
        三、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在特殊句型中的误代第51-53页
        四、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与性质形容词重叠式的误代第53页
        五、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与时间副词的误代第53-54页
    第四节 错序第54-55页
        一、宾补错置第54页
        二、述宾错置第54-55页
第五章 韩国中级水平学生习得汉语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偏误原因第55-60页
    第一节 母语负迁移第55-57页
        一、汉韩语序不同第55-56页
        二、程度副词的过度使用第56页
        三、程度副词的不对称替换第56-57页
    第二节 目的语知识泛化第57-58页
        一、程度副词的泛化第57页
        二、“得”字补语的泛化第57页
        三、“比”字句泛化第57-58页
    第三节 教材中对于“死、极、坏、透”设置不均衡第58页
    第四节 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本身难度大第58-60页
第六章 韩国中级水平学生习得汉语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教学策略第60-66页
    第一节 形式与意义并重,注重语用环境第60-61页
        一、强调句法格式,区分组合式与粘合式第60-61页
        二、注重粘合式极性程度补语的语用环境第61页
    第二节 加强语内对比第61-62页
        一、加强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极”与“死、坏、透”之间句法对比第61-62页
        二、加强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极”与“死、坏、透”之间程度义对比第62页
    第三节 加强语际对比第62-63页
        一、加强汉韩极性程度义述程式对比第62-63页
        二、加强汉韩极性程度义对比第63页
    第四节 适当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趣味第63-66页
        一、利用多媒体讲解粘合式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死、极、坏、透”的感情色彩第63-64页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汉韩程度义述程式对比第64页
        三、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等强化知识点第64-65页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开展综合性练习第65-66页
结语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第70-74页
后记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基层政府统计工作优化对策研究--以菏泽市牡丹区南城办事处为例
下一篇:基于时间银行的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研究--以淄博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