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课堂讨论活动诊断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缘起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1页
        1.2.1 国内现状第13-18页
        1.2.2 国外现状第18-20页
        1.2.3 研究评述第20-21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1-22页
        1.3.1 研究目标第21-22页
        1.3.2 研究内容第22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2-25页
        1.4.1 研究思路第22-23页
        1.4.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2. 高中地理课堂讨论活动诊断理论概述第25-2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5-27页
        2.1.1 课堂讨论第25-26页
        2.1.2 课堂讨论活动第26页
        2.1.3 高中地理课堂讨论活动第26页
        2.1.4 高中地理课堂讨论活动诊断第26-27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7-28页
        2.2.1 建构主义学习论第27页
        2.2.2 地理活动教学论第27页
        2.2.3 教育病理学理论第27-28页
        2.2.4 教育测量学理论第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高中地理课堂讨论活动诊断量表构建第29-46页
    3.1 诊断指标的架构第29-34页
        3.1.1 基本原则第29-30页
        3.1.2 指标遴选第30-32页
        3.1.3 量表初建第32-34页
    3.2 诊断指标的确权第34-42页
        3.2.1 指标得分第34-37页
        3.2.2 熵值确权第37-40页
        3.2.3 量表确立第40-42页
    3.3 诊断量表的检验第42-45页
        3.3.1 检验方法第43页
        3.3.2 检验对象第43页
        3.3.3 检验结果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基于诊断量表的高中地理课堂讨论活动诊断第46-63页
    4.1 课堂诊断对象的选取第46-48页
        4.1.1 教师对象选取第46-47页
        4.1.2 课堂对象选取第47-48页
    4.2 课堂诊断方法的确定第48页
        4.2.1 教师同行诊断第48页
        4.2.2 教师自我诊断第48页
    4.3 课堂诊断过程的简介第48-49页
        4.3.1 课堂诊断流程第49页
        4.3.2 诊断注意事项第49页
    4.4 诊断结果的统计分析第49-61页
        4.4.1 整体统计分析第49-52页
        4.4.2 局部统计分析第52-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5. 基于诊断结果的高中地理课堂讨论改进策略第63-74页
    5.1 注重学情分析第63-64页
    5.2 改变课程理念第64-66页
    5.3 认清讨论价值第66-67页
    5.4 课前充分准备第67-69页
    5.5 把握认知逻辑第69-70页
    5.6 加强课堂引导第70-72页
    5.7 开展多元评价第72-73页
    5.8 本章小结第73-74页
6. 总结第74-76页
    6.1 基本结论第74页
    6.2 存在不足第74-75页
    6.3 前景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录第79-82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12-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下一篇:高中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其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