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三、学术史回顾 | 第11-17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历史传记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历史传记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一、史学理论之指导 | 第19-20页 |
二、教育理论之支撑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历史传记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一、历史教学双主体能力的提升与人格培养的诉求 | 第22-23页 |
二、历史课程标准实现的需要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历史传记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可能性 | 第24-27页 |
一、悠久的历史传记书写传统 | 第24-25页 |
二、多样的历史传记种类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历史传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第27-49页 |
第一节 历史传记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 第27-29页 |
一、客观性——传记取舍与历史事实相符合 | 第27页 |
二、目标性——传记选取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 第27-28页 |
三、适应性——传记使用与教材内容相配合 | 第28页 |
四、针对性——传记运用与阶段思维特征相配合 | 第28页 |
五、教育性——传记讲述与思想启迪相融合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高中历史传记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 第29-40页 |
一、深入挖掘历史教科书 | 第29-36页 |
二、广泛查阅历史传记著作 | 第36页 |
三、综合利用网络历史资源 | 第36-37页 |
四、小人物传记的整理开发 | 第37-38页 |
五、传记人物故居的推荐与展示 | 第38-40页 |
第三节 依托历史传记的教法选择 | 第40-44页 |
一、讲述法在历史传记资源教学中的统领地位 | 第41-42页 |
二、角色扮演法中的人物经历再现 | 第42页 |
三、讨论法中的传记人物形象分析 | 第42-43页 |
四、史料研习法中的传记内容解读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历史传记应用于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第44-49页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的神入 | 第44-45页 |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中的研习 | 第45-47页 |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中的契合 | 第47页 |
四、巩固新知作业提升中的拔高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历史传记在高中历史课外活动中的应用 | 第49-55页 |
第一节 历史传记在高中历史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 第49-50页 |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49-50页 |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 第50页 |
第二节 历史传记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外活动的方法 | 第50-55页 |
一、加强传记阅读拓宽认知视野 | 第51-52页 |
二、组织专题展览深入感知人物 | 第52-53页 |
三、聚焦传记写作加强小历史书写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历史传记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反思 | 第55-59页 |
第一节 心理史学与历史传记教学相结合 | 第55-56页 |
一、心理史学应用于传记教学分析 | 第55页 |
二、心理史学应用于传记教学之法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反面人物传记的引入 | 第56-57页 |
一、反面人物传记引入的必要性 | 第56-57页 |
二、反面人物传记引入之法 | 第57页 |
第三节 提升评价传主的能力 | 第57-59页 |
一、明确传主评价标准 | 第57-58页 |
二、确定传主评价方法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