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高中历史科学史教学的理论问题刍议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9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综述第10-16页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17-19页
第一章 科学及科学史相关概念厘析第19-33页
    第一节 关于科学第19-24页
        一、科学是特殊的文化现象第20-21页
        二、科学的三种传统第21-23页
        三、科学与技术第23-24页
    第二节 科学史的建立与发展第24-28页
        一、何谓科学史第24-25页
        二、科学史的功用第25-27页
        三、科学史是科学还是历史第27-28页
    第三节 科学史教学何以成为可能第28-33页
        一、三位一体的科学史第28-29页
        二、科学史之“用”引入教育第29-30页
        三、科学史教育任重而道远第30-33页
第二章 高中历史科学史教学的“科学”视阈第33-50页
    第一节 内史与外史第33-36页
        一、科学的内史和外史第33-34页
        二、内外史争论及其评介第34-35页
        三、内外史界限的消解第35-36页
    第二节 科学与中国古代科学:李约瑟难题第36-40页
        一、“李约瑟难题”第36-37页
        二、“李约瑟难题”的转换第37-39页
        三、“李约瑟难题”的延伸第39-40页
    第三节 科学元勘对传统科学概念的冲击第40-45页
        一、逆序现代化下的传统科学理解第41-43页
        二、“科学元勘”的提出第43-44页
        三、研究科学本身的争论及意义第44-45页
    第四节 科学史观与相关科学命题第45-50页
        一、三种传统的科学史观第45-46页
        二、三个科学命题的剖析第46-50页
第三章 高中历史科学史教学的理论问题辨析第50-73页
    第一节 教学中的科学史而非科学史的教学第50-55页
        一、科学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第52-53页
        二、科学史内容沿袭李约瑟研究纲领第53-54页
        三、博物学传统的缺失第54-55页
    第二节 失去自身历史的科学史第55-61页
        一、无视科学的东方源头第57-58页
        二、否认近代科学的希腊源头第58-59页
        三、相对论革命是否是科学革命第59-60页
        四、消失了的巨人肩膀第60-61页
    第三节 科学主义与辉格史倾向第61-66页
        一、高中历史课标中科学史内容分析第61-62页
        二、科学史内容的科学主义倾向第62-64页
        三、科学史内容的“辉格史”倾向第64-66页
    第四节 科学与宗教、人文第66-73页
        一、科学与宗教的对立第67-70页
        二、科学的人文维度第70-73页
第四章 高中历史科学史教学的相关理论借鉴第73-89页
    第一节 从科普到科学文化传播第73-78页
        一、科学传播的概念演变第73-76页
        二、科学与伪科学划界第76-77页
        三、科学争议中的原则问题第77-78页
    第二节 SSK与STS理论的借鉴第78-83页
        一、SSK与科学史教学第78-81页
        二、STS与“四大发明”教学第81-83页
    第三节 补课:萨顿新人文主义第83-89页
        一、中国历史的遗惠是否可行第84-85页
        二、补上“萨顿新人文主义”一课第85-86页
        三、关于科学精神第86-87页
        四、“伽利略思想实验”实验教学第87-89页
结语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初入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历史传记与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