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前言 | 第9-11页 |
(一)初中书法教育教学的研究背景以及重要性、紧迫性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初中书法教学相关概念及重要性 | 第11-15页 |
(一)国家重视、引导 | 第11页 |
(二)初中书法教学的基本概况 | 第11-12页 |
1.书法教学出现生存和发展危机 | 第11页 |
2.教材单一、教学模式僵化 | 第11-12页 |
3.书法师资 | 第12页 |
(三)初中书法教学的文化意义 | 第12-15页 |
1.对书法学习、研究可以使学生更尊重、理解、敬畏祖国传统文化 | 第12-13页 |
2.书法中的德育功能 | 第13页 |
3.书法艺术可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 第13-15页 |
三、初中书法教学中临摹的意义 | 第15-20页 |
(一)临摹在初中书法教学中的重要性 | 第15页 |
(二)临、摹的区别与联系 | 第15-17页 |
(三)临摹的几个方法 | 第17-18页 |
1.对临法 | 第17页 |
2.背临法 | 第17页 |
3.意临法 | 第17页 |
4.心临法 | 第17-18页 |
5.指临法 | 第18页 |
6.硬笔临摹法 | 第18页 |
7.关于碑帖中残缺字临摹的方法 | 第18页 |
(四)临、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第18-20页 |
1.“临”的教学法 | 第18页 |
2.“摹”的教学法 | 第18-19页 |
3.“临”、“摹”相结合的教学途径 | 第19页 |
4.读帖 | 第19-20页 |
四、初中书法教学中隶书临摹实践 | 第20-23页 |
(一)隶书教学中关于字帖的选择 | 第20-21页 |
(二)隶书教学中执笔及其书写工具的选择 | 第21-23页 |
1.执笔 | 第21页 |
2.用纸 | 第21-22页 |
3.用墨 | 第22页 |
4.毛笔 | 第22页 |
5.用笔方法 | 第22-23页 |
五、汉隶《曹全碑》临摹实践 | 第23-27页 |
(一)《曹全碑》简介及艺术特色 | 第23页 |
(二)《曹全碑》的基本笔画讲解及其书写方法 | 第23-27页 |
1.横画 | 第23-24页 |
2.竖画 | 第24页 |
3.撇画 | 第24页 |
4.捺画 | 第24页 |
5.折画 | 第24-25页 |
6.点画 | 第25页 |
7.钩画 | 第25页 |
8.提画 | 第25页 |
9.各种笔画练习 | 第25-27页 |
六、汉隶《张迁碑》临摹实践 | 第27-34页 |
(一)《张迁碑》简介及艺术特色 | 第27页 |
(二)《张迁碑》基本笔画讲解及临摹实践 | 第27-32页 |
1.横 | 第27-28页 |
2.点 | 第28-29页 |
3.竖画 | 第29-30页 |
4.撇画 | 第30页 |
5.捺画 | 第30页 |
6.钩 | 第30-31页 |
7.基本笔画的临摹 | 第31页 |
8.独体字临摹 | 第31-32页 |
9.上下结构字的临摹 | 第32页 |
10.左右结构字临摹 | 第32页 |
(三)初中生从临摹到创作的转换问题 | 第32-34页 |
七、当前初中书法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 第34-37页 |
(一)书法的存在空间正在被慢慢挤压 | 第34页 |
(二)书法教师的专业技能急需提高 | 第34页 |
(三)书法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 第34-37页 |
八、教案 | 第37-42页 |
(一)以《曹全碑》为例谈宝盖头教学 | 第37-40页 |
(二)隶书基本笔画的练习:《燕不双飞》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4-45页 |
致谢词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