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低聚异麦芽寡糖概述 | 第14-15页 |
1.1.1 低聚异麦芽寡糖的功能 | 第14页 |
1.1.2 低聚异麦芽寡糖的生产 | 第14-15页 |
1.2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酶技术 | 第15-19页 |
1.2.1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酶技术简介 | 第15-17页 |
1.2.2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分型及应用 | 第17-19页 |
1.2.2.1 N端融合的毕赤酵母细胞表面展示体系及应用 | 第17-18页 |
1.2.2.2 C端融合的毕赤酵母细胞表面展示体系及应用 | 第18-19页 |
1.3 细胞固定化概述 | 第19-22页 |
1.3.1 细胞固定化简介 | 第19页 |
1.3.2 细胞固定化方法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2.1 包埋法 | 第20页 |
1.3.2.2 交联法 | 第20-21页 |
1.3.3 固定化细胞催化剂的应用 | 第21-22页 |
1.3.3.1 细胞催化剂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3.3.2 细胞固定化技术在氨基酸产业中的应用 | 第22页 |
1.3.3.3 细胞固定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 | 第22页 |
1.4 超顺磁性微球载体固定化菌体技术 | 第22-25页 |
1.4.1 超顺磁微球载体的特征 | 第23页 |
1.4.2 超顺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1.4.2.1 包埋法 | 第23-24页 |
1.4.2.2 单体聚合法 | 第24页 |
1.4.3 超顺磁性微球在固定化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1.5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概述 | 第25-26页 |
1.6 立体背景及意义 | 第26-28页 |
1.6.1 立题背景 | 第26页 |
1.6.2 立题意义 | 第26页 |
1.6.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不同类型菌体固定化方法对比及应用 | 第28-38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8-31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2.2.2 菌株和质粒 | 第28-29页 |
2.2.3 实验设备 | 第29-30页 |
2.2.4 培养基与溶液的配制 | 第30-31页 |
2.2.4.1 培养基的配制 | 第30-31页 |
2.2.4.2 溶液的配制 | 第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2.3.1 细胞催化剂Pp-ANGL-GCW61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1.1 菌种保藏 | 第31-32页 |
2.3.1.2 BMGY种子液活化菌种 | 第32页 |
2.3.1.3 YPD扩大培养 | 第32页 |
2.3.1.410 L发酵罐发酵 | 第32页 |
2.3.1.5 喷干酵母菌体 | 第32页 |
2.3.2 海藻酸钙包埋法 | 第32-33页 |
2.3.3 交联共价固定法 | 第3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2.4.1 包埋法 | 第33-35页 |
2.4.2 戊二醛交联法 | 第35-37页 |
2.4.3 不同固定化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 第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醛基修饰壳聚糖磁性载体固定化酵母菌体的性质评价 | 第38-49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材料 | 第38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3.3.1 醛基修饰壳聚糖磁性载体固定化 | 第38-39页 |
3.3.2 菌体固定化量/固定化效率测定 | 第39-40页 |
3.3.2.1 细胞催化剂固定化量的测定 | 第39页 |
3.3.2.2 细胞催化剂固定化效率的测定 | 第39-40页 |
3.3.3 高效液相色谱HPLC-ELSD测定固定化菌转苷活力 | 第40页 |
3.3.3.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40页 |
3.3.3.2 标准品测定及标准曲线制作的方法 | 第40页 |
3.3.3.3 细胞催化剂的转苷合成活力测定 | 第40页 |
3.3.3.4 固定化细胞催化剂转苷合成活力 | 第40页 |
3.3.4 固定化菌体热稳定性评价 | 第40-41页 |
3.3.5 固定化菌体重复利用性评价 | 第4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3.4.1 HPLC-ELSD测定IMO产物 | 第41-42页 |
3.4.2 菌体固定化量/固定化效率 | 第42-43页 |
3.4.3 菌体固定化前后的合成活力差异 | 第43-44页 |
3.4.4 温度对固定化菌体合成活力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5 2mL体系中固定化菌体的重复利用性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固定床反应器的制作及应用 | 第49-57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材料 | 第49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4.3.1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与制作 | 第49-50页 |
4.3.2 固定床中IMO合成单因素优化 | 第50-51页 |
4.3.2.1 底物停留时间优化 | 第50页 |
4.3.2.2 固定化菌填充量优化 | 第50-51页 |
4.3.3 固定床中连续合成IMO | 第51页 |
4.3.4 釜式反应器中合成IMO | 第5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4.4.1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 | 第51-52页 |
4.4.2 固定床中底物停留时间对IMO组成及产率的影响 | 第52-55页 |
4.4.3 固定床与间歇釜中IMO合成对比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件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