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可变进气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 零维模型和一维仿真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 气体流动三维仿真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进气系统流场特性及能量损失分析 | 第19-26页 |
2.1 进气管内气体波动效应分析 | 第19-20页 |
2.2 进气系统结构参数对充气效率的影响 | 第20页 |
2.2.1 进气歧管几何长度对充气效率的影响 | 第20页 |
2.2.2 稳压腔容积对充气效率的影响 | 第20页 |
2.3 进气管中流动能量损失分析 | 第20-24页 |
2.3.1 管道内总能量损失计算 | 第21-22页 |
2.3.2 管道内沿程能量损失计算 | 第22页 |
2.3.3 进气管内局部能量损失 | 第22-24页 |
2.4 发动机气缸内气体运动形式 | 第24-25页 |
2.4.1 涡流运动 | 第24-25页 |
2.4.2 滚流运动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发动机数值模型建立和性能仿真 | 第26-38页 |
3.1 一维非定常流动模型 | 第26-29页 |
3.1.1 导出模型 | 第26-27页 |
3.1.2 守恒方程 | 第27-28页 |
3.1.3 管道摩擦和传热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3.2 一维非稳态流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3.2.1 有限容积法 | 第29-30页 |
3.2.2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30-31页 |
3.3 GT-Power软件介绍 | 第31-32页 |
3.4 建立发动机一维模型 | 第32-35页 |
3.4.1 进排气系统模型 | 第33页 |
3.4.2 配气正时设定 | 第33-34页 |
3.4.3 气缸模型 | 第34-35页 |
3.4.4 曲轴箱模型 | 第35页 |
3.5 模拟计算 | 第35页 |
3.6 歧管长度变化对发动机性能影响规律 | 第35-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流场仿真的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 | 第38-47页 |
4.1 FLUENT软件介绍 | 第38页 |
4.2 基于有限体积法的离散化 | 第38-39页 |
4.3 基于SIMPLE算法的流场数值计算 | 第39页 |
4.4 限流阀仿真分析 | 第39-43页 |
4.4.1 限流阀三维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4.4.2 限流阀流场分析 | 第40-43页 |
4.5 二级可变进气系统仿真分析 | 第43-46页 |
4.5.1 二级可变进气系统三维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4.5.2 进气系统流场分析 | 第44-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CBR600发动机台架试验台搭建及试验标定 | 第47-66页 |
5.1 试验台方案 | 第47-48页 |
5.2 试验主要设备介绍 | 第48-53页 |
5.2.1 FC2000发动机自动测控系统 | 第48-49页 |
5.2.2 空燃比分析仪 | 第49页 |
5.2.3 马瑞利SRA-EDL16控制器 | 第49-51页 |
5.2.4 SRA-EDL16控制器的设置 | 第51-52页 |
5.2.5 本田CBR600发动机结构参数 | 第52-53页 |
5.3 传感器 | 第53-55页 |
5.3.1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 第53-54页 |
5.3.2 进气温度传感器 | 第54页 |
5.3.3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 | 第54-55页 |
5.3.4 氧传感器 | 第55页 |
5.4 发动机台架试验台的搭建和调试 | 第55-59页 |
5.4.1 发动机与测功机对中连接 | 第55-56页 |
5.4.2 线束总布置 | 第56-57页 |
5.4.3 可变进气管加工制作 | 第57页 |
5.4.4 发动机排气管加工与安装 | 第57-58页 |
5.4.5 发动机控制系统联机调试 | 第58-59页 |
5.5 标定试验方法分析 | 第59页 |
5.6 发动机进气量测量方法选择 | 第59-60页 |
5.7 匹配标定试验 | 第60-63页 |
5.7.1 工况点的选择 | 第60-61页 |
5.7.2 试验条件 | 第61页 |
5.7.3 喷油脉宽的标定 | 第61-62页 |
5.7.4 点火提前角的标定 | 第62-63页 |
5.8 可变进气歧管对发动机外特性影响 | 第63-64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