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论 | 第7-22页 |
一、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7-13页 |
二、 和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 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四、 语料来源 | 第21-22页 |
第一章 新HSK中感官动词的统计分析 | 第22-27页 |
第一节 新HSK中的感官动词统计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新HSK中感官动词的结构 | 第24-27页 |
一、 单音节词 | 第24-25页 |
二、 双音节词 | 第25-26页 |
三、 四字格词语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新HSK中的感官动词的语义、语用考察 | 第27-67页 |
第一节 新HSK中感官动词的语义考察与分析 | 第27-44页 |
一、 新 HSK 中感官动词的语义分析 | 第27-35页 |
二、 新 HSK 中的感官动词在《博雅汉语》中的相关考察 | 第35-44页 |
第二节 新HSK中的感官动词在《博雅汉语》中的语用考察 | 第44-67页 |
一、 感官动词用作本义的情况 | 第44-47页 |
二、 感官动词的多义现象 | 第47-58页 |
三、 感官动词的跨域使用 | 第58-65页 |
四、 教材中出现的新 HSK 中感官动词的同义词、近义词 | 第65-67页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感官动词教学策略 | 第67-86页 |
第一节 教学原则 | 第68-69页 |
一、 实践性原则 | 第68页 |
二、 文化原则 | 第68-69页 |
第二节 教学策略 | 第69-86页 |
一、 词语整体释义和分析释义相结合 | 第69-71页 |
二、 注重词语搭配,分析词语的句法功能 | 第71-72页 |
三、 巧设语境、精讲多练 | 第72-74页 |
四、 结合中国文化知识,讲授词义的文化内涵 | 第74-77页 |
五、 归纳总结,形成系统 | 第77页 |
六、 精心设计,综合训练 | 第77-84页 |
七、 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 第84-86页 |
结语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