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对比法 | 第11页 |
二、文献调查法 | 第11页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11-12页 |
四、偏误类型归纳法 | 第12页 |
第五节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一、汉语介词研究 | 第12-13页 |
二、蒙语助格词和汉语介词对比研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汉语介词及蒙古语从比格体系 | 第14-20页 |
第一节 蒙古语从比格体系 | 第14-18页 |
一、蒙古语名词格的范畴 | 第14-16页 |
二、现代蒙古语“从比格”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现代汉语介词体系 | 第18-20页 |
一、介词的意义 | 第18页 |
二、介词的分类 | 第18-19页 |
三、介词的语法特点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汉语介词与蒙古语从比格对比 | 第20-26页 |
第一节 汉语介词与蒙语从比格间的关系 | 第20页 |
第二节 汉语介词与蒙语从比格的相同点 | 第20-23页 |
一、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起点相同 | 第21-22页 |
二、表示比较的方面相同 | 第22页 |
三、表示引起行为的原因相同 | 第22-23页 |
四、表示所涉及对象相同 | 第23页 |
第三节 汉语介词与蒙古语从比格的不同点 | 第23-26页 |
一、表示动作的间接宾语时汉语介词与蒙语从比格不相同 | 第24-25页 |
二、蒙古语动词加从比格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 第25-26页 |
第四章 蒙古学生使用汉语介词时出现的偏误形式及原因 | 第26-32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分析 | 第26页 |
一、问卷调査情况 | 第26页 |
第二节 偏误类型 | 第26-29页 |
一、替代偏误 | 第27页 |
二、遗漏偏误 | 第27-28页 |
三、误加偏误 | 第28页 |
四、成分残缺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偏误的原因 | 第29-32页 |
一、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汉语介词本身的难度 | 第30页 |
三、汉语介词的使用过度泛化 | 第30-32页 |
第五章 解决蒙古学生使用汉语介词偏误的方法 | 第32-38页 |
第一节 重视汉语介词重点和难点教学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改进汉语介词的教学方法 | 第33-38页 |
一、重点使用对比教学法 | 第33-36页 |
二、正确使用情景教学法 | 第36页 |
三、注意使用系统教学法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