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电子书包对高阶学习的支持与应用策略研究--以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1 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第10页
        1.1.2 信息化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使命第10页
        1.1.3 电子书包对学习方式创新的有力支持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电子书包应用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高阶能力与高阶学习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研究目标及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6-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7-20页
    2.1 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电子书包第17页
        2.1.2 高阶学习第17-18页
        2.1.3 应用策略第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高阶学习理论第18-19页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9页
        2.2.3 技术应用的相关理论第19页
        2.2.4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第19-20页
第三章 高阶学习过程及其特征分析第20-26页
    3.1 高阶学习与高阶学习过程第20-21页
    3.2 高阶学习过程分析第21-24页
        3.2.1 发现的过程第21-22页
        3.2.2 构想的过程第22页
        3.2.3 抉择的过程第22页
        3.2.4 评价的过程第22-23页
        3.2.5 归纳的过程第23-24页
    3.3 高阶学习过程特征分析第24-26页
        3.3.1 强调积极主动第24页
        3.3.2 面向问题解决第24页
        3.3.3 促进知识建构与转化第24页
        3.3.4 注重批判理解第24页
        3.3.5 提倡合作交流第24-26页
第四章 电子书包的系统构成及功能分析第26-34页
    4.1 电子书包的系统构成第26页
    4.2 电子书包的功能分析第26-34页
        4.2.1 呈现数字化资源工具第27-28页
        4.2.2 优化学习服务第28-29页
        4.2.3 支持课堂互动第29-31页
        4.2.4 提供精准高效测评第31-34页
第五章 电子书包环境下课堂学习行为观察第34-60页
    5.1 电子书包环境下课堂学习行为界定第34页
    5.2 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设计第34-38页
        5.2.1 观察目的第34页
        5.2.2 观察方案第34-38页
    5.3 课堂学习行为观察数据的获取第38-39页
        5.3.1 样本的选择第38页
        5.3.2 样本容量的确定第38页
        5.3.3 数据的统计方法第38-39页
    5.4 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第39-46页
        5.4.1 《面积的复习》案例分析第39-42页
        5.4.2 《趣味正音字》案例分析第42-46页
    5.5 课堂学习行为观察结果与分析第46-58页
        5.5.1 资源工具诱发发现、构想、抉择与归纳的高阶学习过程第49-51页
        5.5.2 个性化学习服务深化抉择与评价的高阶学习过程第51-53页
        5.5.3 课堂交互助推构想与抉择的高阶学习过程第53-56页
        5.5.4 评价践行抉择、评价与归纳的高阶学习过程第56-58页
    5.6 观察小结与思考第58-60页
第六章 促进高阶学习行为发生的电子书包应用策略第60-66页
    6.1 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第61页
    6.2 重视资源的利用与生成第61-62页
        6.2.1 灵活配备、使用个性化学习资源第61-62页
        6.2.2 及时捕捉再生资源第62页
    6.3 关注多元深度交互第62-64页
        6.3.1 呈现支撑学生深度交互的分层次学习任务第63页
        6.3.2 组织多元深度“对话”活动第63-64页
    6.4 建立多维评价指标第64-66页
        6.4.1 适应性分发试卷、练习第64页
        6.4.2 分层具体评价、及时反馈总结第64-66页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第66-68页
    7.1 研究总结第66页
    7.2 研究不足第66-67页
    7.3 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翻转课堂设计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微课设计与教学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