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导论 | 第13-4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7页 |
(一)全球化背景下破解价值领域“一与多”之争的重大意义 | 第13-14页 |
(二)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要求 | 第14-16页 |
(三)学科化、学术化、国际化背景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16-17页 |
二、概念厘定 | 第17-21页 |
(一)核心价值观 | 第17-19页 |
(二)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19-20页 |
(三)加拿大文化语境下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20-2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21-38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主要论题与观点评述 | 第21-30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动态与主题分布 | 第30-38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8-3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3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五、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 第39-43页 |
(一)研究价值 | 第39-41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41-43页 |
第一章 加拿大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基础与主要内容 | 第43-78页 |
一、加拿大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基础 | 第43-52页 |
(一)地域环境:海洋国度孕育的北方主义文化精神 | 第43-45页 |
(二)经济基础:工业化发展与外贸依赖性主导下的价值追求 | 第45-47页 |
(三)政治体制:三种制度联合共治下催生的多元文化主义意识形态 | 第47-49页 |
(四)文化样态:族群冲突与共生影响下的“异中求和”价值理想 | 第49-52页 |
二、加拿大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52-66页 |
(一)皮埃尔·特鲁多“联邦制国家政治整合”理论 | 第53-57页 |
(二)查尔斯·泰勒“现代社会价值认同及其形成”理论 | 第57-62页 |
(三)威尔·金利卡“多元文化与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理论 | 第62-66页 |
三、加拿大当代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 第66-78页 |
(一)加拿大当代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过程 | 第66-68页 |
(二)加拿大当代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 第68-74页 |
(三)加拿大当代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 第74-78页 |
第二章 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实挑战 | 第78-102页 |
一、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演进 | 第78-89页 |
(一)“盎格鲁价值观”主导下的教育初创期(1867-1945) | 第78-81页 |
(二)“加拿大新认同”引领下的教育探索期(1946-1970) | 第81-84页 |
(三)“多元文化主义”指导下的教育变革期(1971-1990) | 第84-87页 |
(四)“社会融合”取向的教育重塑期(1990-至今) | 第87-89页 |
二、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经验 | 第89-94页 |
(一)整合“共同性”文化以塑造国家认同 | 第90-91页 |
(二)尊重文化“多样性”以化解社会价值冲突 | 第91-93页 |
(三)“一体多元”成为加拿大国家价值整合的历史选择和现实出路 | 第93-94页 |
三、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挑战 | 第94-102页 |
(一)土著抗争引发价值认同危机 | 第94-96页 |
(二)法裔对峙激化价值冲突矛盾 | 第96-98页 |
(三)移民冲击弱化价值共识基础 | 第98-100页 |
(四)美国文化渗透挑战价值整合权威 | 第100-102页 |
第三章 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当代实践 | 第102-136页 |
一、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战略路径 | 第102-117页 |
(一)国家顶层战略的制度化规范路径 | 第102-107页 |
(二)社会渗透战略的大众化传播路径 | 第107-111页 |
(三)学校教育战略的一体化课程路径 | 第111-117页 |
二、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色模式 | 第117-125页 |
(一)“符号文化”感召模式 | 第117-119页 |
(二)“场馆展览”建构模式 | 第119-121页 |
(三)“国家历史日”实践模式 | 第121-123页 |
(四)“价值外交”推广模式 | 第123-125页 |
三、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典型案例 | 第125-136页 |
(一)“加拿大15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Canada 150 Events) | 第125-128页 |
(二)加拿大“历史识别”项目(Historical Recognition Programs) | 第128-131页 |
(三)“我们加拿大”项目(Our Canada Project) | 第131-136页 |
第四章 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性审视 | 第136-157页 |
一、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机理 | 第136-142页 |
(一)发生机理:“个体诉求”与“社会期待”的平衡博弈 | 第136-137页 |
(二)运行机理:“层级管理”与“一臂之距”的协同培育 | 第137-139页 |
(三)实践机理:“刚柔并济”“显隐结合”“正反互促”的有效整合 | 第139-142页 |
二、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征 | 第142-146页 |
(一)调适价值认同与价值认异以促进社会共识 | 第142-143页 |
(二)兼顾价值传承与价值反思以推动个体与社会的价值互动 | 第143-145页 |
(三)统合价值理解与价值实践以凝塑国家共同体 | 第145-146页 |
三、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本质 | 第146-151页 |
(一)承认多元中寻求价值共识 | 第146-147页 |
(二)包容文化差异中谋求政治整合 | 第147-149页 |
(三)依托隐性教育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 第149-151页 |
四、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局限性 | 第151-157页 |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内在矛盾性造成教育导向的模糊性 | 第151-153页 |
(二)倾向柔性化教育方法导致价值引领力的弱化 | 第153-155页 |
(三)教育实践操作尺度难以把握引发“虚假共同体”困境 | 第155-157页 |
第五章 加拿大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 第157-174页 |
一、关注实践场域变化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性 | 第157-161页 |
(一)全球化场域:多元中捍卫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话语权 | 第157-158页 |
(二)信息化场域:创新中实现多维并进的协同培育 | 第158-160页 |
(三)新时代场域:互鉴中增强教育实践的本土特性 | 第160-161页 |
二、直面多元文化挑战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化、生活化、大众化 | 第161-167页 |
(一)选树国家文化象徽,力促隐性化渗透 | 第161-163页 |
(二)开发亲民性价值实践活动,强化生活化关联 | 第163-165页 |
(三)重视媒介力量整合和传播手段创新,实现大众化普及 | 第165-167页 |
三、跨越价值认同藩篱中加强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 第167-174页 |
(一)包容文化差异,建构国家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精神纽带 | 第168-169页 |
(二)统合双重认同,促进民族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跃升式转化 | 第169-171页 |
(三)强化价值引领,深化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 第171-174页 |
结论 | 第174-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9页 |
后记 | 第189-19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