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基于格林函数的近场声全息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基于空间声场变换的近场声全息技术 | 第14-16页 |
1.2.2 基于边界元的(BEM)的 NAH | 第16-17页 |
1.2.3 基于等效源的近场声全息技术 | 第17-18页 |
1.2.4 近场声全息技术的优化算法 | 第18-20页 |
1.3 现存问题 | 第20-21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运动流体介质中的平面近场声全息技术 | 第23-46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运动声场的基本理论 | 第23-26页 |
2.2.1 运动流体介质的三个基本方程 | 第24-25页 |
2.2.2 运动流体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 第25页 |
2.2.3 运动流体介质中的 Helmholtz 方程 | 第25-26页 |
2.3 静止流体介质中平面近场声全息的基本理论 | 第26-31页 |
2.3.1 Helmholtz-Kirchhoff 积分定理 | 第26-28页 |
2.3.2 Dirichlet 边界条件下的格林函数 | 第28-29页 |
2.3.3 Neumann 边界条件下的格林函数 | 第29-30页 |
2.3.4 平面近场声全息技术 | 第30-31页 |
2.4 运动流体介质中平面近场声全息技术 | 第31-35页 |
2.4.1 Dirichlet 边界条件下的格林函数 | 第32-33页 |
2.4.2 Neumann 边界条件下的格林函数 | 第33页 |
2.4.3 运动流体介质中的声场 | 第33-34页 |
2.4.4 运动流体介质中的波数域滤波 | 第34-35页 |
2.5 数值仿真 | 第35-44页 |
2.5.1 基于 Dirichlet 格林函数的声场重建 | 第35-37页 |
2.5.2 基于 Neumann 格林函数的声场重建 | 第37-39页 |
2.5.3 参数选取及误差分析 | 第39-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NEUMANN 边界条件基于两种优化格林函数算法的声场重建 | 第46-72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两种格林函数的离散获取方法及特性 | 第46-53页 |
3.2.1 Neumann 边界条件下 K-空间积分格林函数 | 第46-50页 |
3.2.2 Neumann 边界条件下实空间积分格林函数 | 第50-53页 |
3.3 基于 K-空间积分格林函数的声场重建 | 第53-63页 |
3.3.1 双点声源声场的声场重建 | 第53-56页 |
3.3.2 偶极子声源的声场重建 | 第56-59页 |
3.3.3 平面活塞声源的声场重建 | 第59-63页 |
3.4 基于实空间积分格林函数的声场重建 | 第63-70页 |
3.4.1 双点声源声场的声场重建 | 第63-66页 |
3.4.2 偶极子声源的声场重建 | 第66-68页 |
3.4.3 平面活塞声源的声场重建 | 第68-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基于格林函数的柱面近场声全息技术 | 第72-92页 |
4.1 引言 | 第72页 |
4.2 柱面 NAH 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72-75页 |
4.2.1 柱面 NAH 技术 | 第72-75页 |
4.2.2 柱面内 NAH 技术 | 第75页 |
4.3 NEUMANN 边界条件下的柱面 NAH 技术 | 第75-81页 |
4.3.1 Neumann 边界条件下格林函数的渐进表达式 | 第76-77页 |
4.3.2 基于振速测量的声压场重建 | 第77-78页 |
4.3.3 基于声压测量的振速场重建 | 第78-79页 |
4.3.4 基于两种测量方法的比较 | 第79-81页 |
4.4 柱面相干声源分离技术研究 | 第81-90页 |
4.4.1 基于声压联合振速测量的单全息柱面方法 | 第82-85页 |
4.4.2 基于声压、振速测量的双全息柱面方法 | 第85-88页 |
4.4.3 基于两种测量方法的比较 | 第88-9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5章 基于格林函数的时域近场声全息技术 | 第92-118页 |
5.1 引言 | 第92页 |
5.2 时域近场声全息 | 第92-98页 |
5.2.1 时域声场重建的格林函数 | 第92-95页 |
5.2.2 时域声场重建的离散化方法 | 第95-96页 |
5.2.3 不同格林函数算法的计算特点 | 第96-98页 |
5.3 时-空间复包络在近场声全息中的应用 | 第98-107页 |
5.3.1 单极子声源的时-空间复包络 | 第98-100页 |
5.3.2 基于时域近场声全息的时-空复包络的可视化技术 | 第100-105页 |
5.3.3 空间复包络的调制方法 | 第105-107页 |
5.4 基于 FFT 的瞬态声场重建 | 第107-115页 |
5.4.1 无限大刚性障板上圆形活塞的瞬态辐射声压场 | 第107-109页 |
5.4.2 无限大刚性障板上圆形活塞的瞬态辐射声压场重建 | 第109-111页 |
5.4.3 计算参数对声场重建精度的影响 | 第111-11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5-118页 |
第6章 水下噪声源的定位识别实验研究 | 第118-136页 |
6.1 引言 | 第118页 |
6.2 基于平面近场声全息技术的实验测量系统与参数选取 | 第118-124页 |
6.2.1 实验测量系统 | 第118-121页 |
6.2.2 实验方法及参数选取 | 第121-123页 |
6.2.3 实验数据预处理 | 第123-124页 |
6.3 实验数据处理分析 | 第124-134页 |
6.3.1 基于声压测量的振速场重建 | 第124-128页 |
6.3.2 基于振速测量的声压场重建 | 第128-131页 |
6.3.3 基于振速测量与基于声压测量声场重建结果的比较 | 第131-13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结论 | 第136-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