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Moodle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综述第9-21页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问题提出第10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知识建构的文献综述第11-17页
        1.3.1 知识建构第11页
        1.3.2 知识建构过程第11-14页
        1.3.3 高水平知识建构第14页
        1.3.4 知识建构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5 知识建构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Moodle 平台综述第17-21页
        1.4.1 Moodle 平台简介第17页
        1.4.2 Moodle 平台应用现状第17-21页
2 理论基础第21-27页
    2.1 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1-22页
        2.1.2 分布式认知学习理论第22页
        2.1.3 学习共同体理论第22-23页
    2.2 学习者个性特征理论基础第23-27页
        2.2.1 学习动机理论第23-24页
        2.2.2 自我效能感理论第24页
        2.2.3 学习风格理论第24页
        2.2.4 归因理论第24-27页
3 研究设计第27-39页
    3.1 研究对象确定第27页
    3.2 本研究的平台架设第27页
    3.3 实验课程介绍第27页
    3.4 平台的使用第27-34页
    3.5 Moodle 的二次开发第34页
    3.6 研究内容界定第34-35页
    3.7 研究方法概述第35-36页
        3.7.1 文献研究法第35页
        3.7.2 问卷调查法第35页
        3.7.3 内容分析法第35-36页
        3.7.4 数理统计法第36页
    3.8 研究工具简介第36-39页
        3.8.1 自我效能感量表第36-37页
        3.8.2 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第37页
        3.8.3 多维度—多归因量表第37-38页
        3.8.4 学习风格量表第38-39页
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9-49页
    4.1 虚拟学习社区中整体知识建构水平研究第39-41页
        4.1.1 每个学习者知识建构各阶段的发帖情况第39-40页
        4.1.2 虚拟学习社区整体知识建构水平第40-41页
    4.2 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研究第41-49页
        4.2.1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者知识建构水平的相关性第41-42页
        4.2.2 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知识建构水平的相关性第42-44页
        4.2.3 归因方式与学习者知识建构水平的相关性第44-45页
        4.2.4 学习风格与学习者知识建构水平的相关性第45-49页
5 结论与建议第49-53页
    5.1 结论第49页
    5.2 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的策略第49-51页
        5.2.1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49-50页
        5.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50页
        5.2.3 调整学生的归因方式第50-51页
        5.2.4 关注不同风格的学习者第51页
    5.3 下一步工作第51-53页
        5.3.1 扩大受众群第51页
        5.3.2 延长平台的使用时间第51页
        5.3.3 丰富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活动内容和资源库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第59-71页
    附录 A:自我效能感量表第59-60页
    附录 B: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第60-61页
    附录 C:多维度—多归因量表第61-62页
    附录 D: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第62-66页
    附录 E:帖子分拣示例第66-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现状研究--以K市主城区幼儿园为例
下一篇:不同雇佣形态的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公立医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