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和调查结果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 调查结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新型城市化 | 第15-22页 |
一、新型城市化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衢州市新型城市化建设的相关背景 | 第16-17页 |
三、新型城市化与城市语言和谐 | 第17-20页 |
(一) 新型城市化为城市语言和谐提供了良好的语境 | 第18-19页 |
(二) 语言和谐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 第19-20页 |
四、新型城市化建设与城市外观语言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城市路牌和交通指示牌语言考察 | 第22-35页 |
一、衢州城市路牌、交通指示牌的现状 | 第22-23页 |
二、衢州城市路牌、交通指示牌的语言文字问题 | 第23-30页 |
(一) 书写系统 | 第23-26页 |
(二) 汉语拼音运用 | 第26-28页 |
(三) 中英文对照 | 第28-30页 |
三、衢州城市路牌和交通指示牌语言的文化性 | 第30-33页 |
(一) 反映了城市的悠久历史 | 第30-31页 |
(二) 彰显了城市的人文风貌 | 第31-32页 |
(三) 突显了城市的生态文化 | 第32-33页 |
四、思考与对策 | 第33-35页 |
(一) 明确现阶段衢州的城市定位 | 第33页 |
(二) 重视城市路牌、交通指示牌语言建构方面法规的实施 | 第33-34页 |
(三) 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统一和协调 | 第34页 |
(四) 提高相关人员的语言文字能力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城市户外标语考察 | 第35-46页 |
一、衢州城市户外标语的现状 | 第35-37页 |
(一) 数量可观 | 第35页 |
(二) 形式多样 | 第35-36页 |
(三) 内容丰富 | 第36页 |
(四) 良莠不齐 | 第36-37页 |
二、衢州城市户外标语的语言特点 | 第37-41页 |
(一) 语言简练,措词精准 | 第37-38页 |
(二) 语言优美,富有节奏 | 第38-39页 |
(三) 语言新颖,不落俗套 | 第39-40页 |
(四) 文雅温馨,彰显人性 | 第40-41页 |
三、衢州城市户外标语的文化性 | 第41-44页 |
(一) 生态之城 | 第41-42页 |
(二) 文化之城 | 第42-43页 |
(三) 发展之城 | 第43页 |
(四) 文明之城 | 第43-44页 |
(五) 和谐之城 | 第44页 |
四、思考与对策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城市店名考察 | 第46-60页 |
一、衢州城市店名的现状 | 第46-48页 |
(一) 命名要素多元化 | 第46-47页 |
(二) 创新性与同构性并存 | 第47页 |
(三) 定位清晰针对性强 | 第47-48页 |
二、衢州城市店名的语言文字特点 | 第48-52页 |
(一) 书写形式 | 第48页 |
(二) 用词状况 | 第48-50页 |
(三) 语法结构 | 第50-51页 |
(四) 修辞手法 | 第51-52页 |
(五) 语用效果 | 第52页 |
三、衢州城市店名的文化性 | 第52-56页 |
(一) 属于城市人文景观 | 第53页 |
(二) 反映城市审美态度 | 第53-55页 |
(三) 体现城市文化内涵 | 第55-56页 |
四、问题与思考 | 第56-60页 |
(一) 城市店名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 第56-58页 |
(二) 思考与对策 | 第58-60页 |
第六章 城市户外广告语考察 | 第60-78页 |
一、衢州城市户外广告的现状 | 第60-61页 |
(一) 载体多样 | 第60-61页 |
(二) 内容丰富 | 第61页 |
(三) 语言生动活泼 | 第61页 |
(四) 富有文化价值 | 第61页 |
二、衢州城市户外广告的语言特点 | 第61-70页 |
(一) 语言特征 | 第62-65页 |
(二) 修辞手法 | 第65-67页 |
(三) 语用手段 | 第67-70页 |
三、衢州城市户外广告的文化性 | 第70-74页 |
(一) 引导城市的文化趋向 | 第70-71页 |
(二) 反映城市的文化心理和传统价值观 | 第71-73页 |
(三) 促进城市文化的创新 | 第73-74页 |
四、问题与思考 | 第74-78页 |
(一) 城市户外广告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 第74-75页 |
(二) 思考与对策 | 第75-78页 |
第七章 余论 | 第78-93页 |
一、衢州城市外观语言的总体特征 | 第78-79页 |
二、衢州城市外观语言存在的不和谐现象 | 第79-82页 |
(一) 语言层面的不和谐 | 第79-80页 |
(二) 语言载体的不和谐 | 第80-82页 |
三、构建和谐的城市外观语言 | 第82-93页 |
(一) 提高语言使用者的语言和谐意识 | 第82-84页 |
(二) 加强城市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 | 第84-87页 |
(三) 重视城市语言污染的整治 | 第87-89页 |
(四) 消除城市外观语言的视觉污染 | 第89-90页 |
(五) 跟进城市文化建设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