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天祝方言词汇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6页
第一章 天祝及其语言概况第16-29页
    1.1 天祝地理历史概况第16-18页
    1.2 天祝人口及民族概况第18-21页
    1.3 天祝语言概况第21-29页
        1.3.1 天祝汉语方言概况第22-26页
        1.3.2 天祝少数民族语言概况第26-29页
第二章 天祝方言词汇的内部差异比较第29-41页
    2.1 老中青完全一致的词汇第29-32页
        2.1.1 老中青完全一致的词汇表第29-31页
        2.1.2 老中青完全一致的词汇比较分析第31-32页
    2.2 老中青部分相同的词汇第32-35页
        2.2.1 老中青部分相同的词汇表第32-34页
        2.2.2 老中青部分相同的词汇分析第34-35页
    2.3 老中青完全不同的词汇第35-38页
        2.3.1 老中青完全不同的词汇表第35-37页
        2.3.2 老中青完全不同的词语比较分析第37-38页
    2.4 天祝方言词汇的历时差异比较分析第38-41页
        2.4.1 新、老派词汇差异类型分析第38-39页
        2.4.2 形成新、老派词汇差异的原因第39-41页
第三章 天祝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共时比较第41-60页
    3.1 音节差异第42-43页
    3.2 构词语素差异第43-46页
    3.3 词义差异第46-47页
    3.4 附加成分(词缀)的差异第47-50页
        3.4.1 前缀“阿”第47-48页
        3.4.2 前缀“尕”第48页
        3.4.3 后缀“子”第48-49页
        3.4.4 后缀“们”第49页
        3.4.5 后缀“头”第49-50页
        3.4.6 后缀“儿”第50页
    3.5 天祝方言词汇的语法特点第50-60页
        3.5.1 量词第50-51页
        3.5.2 代词第51-55页
        3.5.3 副词第55-56页
        3.5.4 助词第56-59页
        3.5.5 介词第59-60页
第四章 语言接触视域下的天祝词汇的变异和发展第60-78页
    4.1 从社会因素看天祝词汇的变异第60-65页
        4.1.1 性别与词汇变异第60-61页
        4.1.2 地域与词汇变异第61-63页
        4.1.3 文化程度与词汇变异第63-64页
        4.1.4 家庭语言环境与词汇变异第64-65页
    4.2 语言接触视域下天祝方言词汇的形成演变第65-75页
        4.2.1 天祝方言词汇的形成第66-72页
        4.2.2 天祝双语(多语)社会的形成第72-74页
        4.2.3 语言接触中天祝方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第74-75页
    4.3 天祝方言的发展演变趋势第75-78页
结语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城市外观语言考察--以衢州城区为例
下一篇:北宋王门及其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