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1 文献法 | 第13页 |
1.3.2 调查法 | 第13页 |
1.3.3 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5 本论文的局限性 | 第13-15页 |
第2章 中国画课程在中学美术课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 第15-23页 |
2.1 中国画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模块中的重要性 | 第15-16页 |
2.2 中国画具有独特的精神境界和艺术魅力 | 第16-19页 |
2.2.1 中国画所具有的形式美 | 第16-18页 |
2.2.1.1 画面形式 | 第17页 |
2.2.1.2 笔墨形式 | 第17-18页 |
2.2.1.3 结构形式 | 第18页 |
2.2.2 中国画的意境美 | 第18-19页 |
2.3 美术教学中中国画教学起到的作用 | 第19-23页 |
2.3.1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 第19页 |
2.3.2 全面促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 第19-20页 |
2.3.3 开阔学生眼界的作用 | 第20-21页 |
2.3.4 对中学生诗词文化教学的作用 | 第21-23页 |
第3章 中学美术教育中中国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29页 |
3.1 中学美术中国画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3.2 确立中学美术教育中中国画课程的教学目标 | 第24页 |
3.3 中国画教学课程内容的现状及分析 | 第24-26页 |
3.3.1 中国画课程所占教材比重较少 | 第25页 |
3.3.2 教学中以现代美术作品为主国画精髓得不到传播 | 第25-26页 |
3.4 中国画教学课堂实施的现状及分析 | 第26-29页 |
3.4.1 教师自身知识面狭窄认知需求得不到满足 | 第26页 |
3.4.2 教学方法呆板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 | 第26-27页 |
3.4.3 评价标准陈旧学生创造力得不到发展 | 第27-29页 |
第4章 中学美术教育中中国画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 第29-35页 |
4.1 美术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29-30页 |
4.1.1 扩展教师的知识结构 | 第29页 |
4.1.2 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 第29-30页 |
4.2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优化教学方法 | 第30-32页 |
4.2.1 变临摹为写生 | 第30页 |
4.2.2 表现手法变具象为抽象 | 第30-31页 |
4.2.3 变教画为赏画 | 第31-32页 |
4.2.4 丰富教学评价 | 第32页 |
4.3 大力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 第32-33页 |
4.3.1 让学生由客体变主体 | 第32-33页 |
4.3.2 让填鸭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 | 第33页 |
4.4 加强中国画课程教材及课程建设 | 第33-35页 |
第五章 中国画课程教学实例研究 | 第35-43页 |
5.1 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 第35-36页 |
5.1.1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第35-36页 |
5.1.2 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 第36页 |
5.1.3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第36页 |
5.2 中国画教案设计举例 | 第36-43页 |
5.2.1 《中国山水画》赏析教学版块教案设计实例 | 第37-40页 |
5.2.2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技法教学版块教案设计实例 | 第40-4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页 |